让-弗朗索瓦•何维勒、马修•理查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4年09月01日
《僧侣与哲学家》是由让-弗朗索瓦•何维勒与马修•理查德共同创作的书籍,呈现了一对父子——一位藏传僧侣和一位法国哲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中的深刻心灵对谈。他们探讨了佛教、哲学、生命意义以及宇宙万物等宏大主题,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与智慧。这本书由赖声川经典全译本呈现,首次与大陆读者见面。在法国,这本书畅销30万册,也在台湾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它不仅是一次跨文化的思想碰撞,更是一次关于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度探索。无论是对佛教、哲学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希望思考生命意义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东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对话
1.1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哲学:探索宇宙、人生等根本问题,提供方法论和世界观。
科学:基于实证方法,研究自然现象,揭示规律。
1.2 东西方哲学的差异
东方哲学:强调内在体验,如佛教的禅修和觉悟。
西方哲学:注重逻辑推理和概念定义。
第二章:佛教与科学
2.1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
无我:一切事物皆因缘和合,无自性。
因果律:一切事件都有原因,世界是有序的。
2.2 佛教与现代科学的共通之处
量子力学:微观层面的粒子行为与佛教的空性有相似之处。
心理学:正念冥想等心理疗法与佛教的心理修炼相互印证。
第三章:理性与直觉
3.1 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理性是知识的基础。
3.2 佛教中的直觉体验
禅修:通过直觉体验直接认知真实本性。
第四章: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4.1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交融
冲突:历史上的科学与宗教往往处于对立状态。
交融:现代科学的发展开始关注宗教提出的一些深刻问题。
4.2 佛教与科学的对话前景
和谐共存:两者可以相互补充,推动人类智慧的发展。
第五章: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