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欣德尊者//
《阿毗达摩讲要(上)》是由玛欣德尊者撰写的一部书籍,主要介绍了阿毗达摩这一佛教教义的精髓。阿毗达摩意为殊胜的法、上等的法,但并非指其所讲内容比佛陀在经藏中所述更为优越,而是强调其采用了一种严密、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和组织佛法。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阐述了阿毗达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引导读者正确理解佛法,修得正果。玛欣德尊者以其深厚的佛学功底和精湛的阐释技巧,使得本书成为一部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性的佛学佳作。无论是对于佛教徒还是对于对佛教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获得对阿毗达摩和佛法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为自己的修行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1.1 阿毗达摩简介
定义:阿毗达摩,即法的研究,是对世间一切事物本质与原理的深入探讨。
目的:通过学习阿毗达摩,可以了解宇宙的真实面貌,达到解脱生死轮回。
1.2 玛欣德尊者介绍
背景:玛欣德尊者,佛教僧侣,精通巴利文和佛教教义。
贡献:致力于推广南传佛教,特别是阿毗达摩的教学与传播。
第二章:法相与名色
2.1 法相的定义与分类
法相:指事物的表现形式或特性。
分类:分为色法、心法与心所法。
2.2 名色的界定与内涵
名色:巴利语中的“名”指抽象概念,“色”指物质形态。
内涵:指的是心理与物理现象的统一体。
2.3 法相与名色的关系
相互依存:法的表现离不开名色的存在。
不同层面:法相从总体上描述事物,名色则具体到个体的心理和物理现象。
第三章:心法
3.1 心法概述
定义:心法是构成心灵现象的基本元素。
种类:包括八十九种心。
3.2 受、想、行、识四蕴
受蕴:感受、情感等。
想蕴:认识对象时的取相功能。
行蕴:思维活动,包括思考、策划、作意等。
识蕴:心识对对象的识别作用。
3.3 心法的运作机制
生起:心法的产生依赖于其他条件。
持续:心法的持续也依赖于特定的因缘。
灭去:心法随因缘的变更而消失。
第四章:心所法
4.1 心所法基本概念
定义:心所法是与心法同时发生、与心法相应的心理现象。
重要性:能够揭示心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2 主要心所法分析
触:感官接触。
受:感受。
想:概念、表象的形成。
思:意志或意愿行动。
4.3 心法与心所法的关系
对应关系:一个心法通常与多个心所法相应。
相互作用:心所法影响心法,心法带动心所法的变化。
对阿毗达摩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
详解了法相、名色、心法与心所法等核心主题。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5.1 全书内容回顾
5.2 未来学习建议
深入阅读:推荐继续阅读《清净道论》等经典文献。
实践修行: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修行相结合,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