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霍克 (Roger R. Hock)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0年08月01日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心理学读物,作者罗杰•霍克从历史角度精选了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40项研究,并深入剖析了这些研究对于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本书不仅展示了这些研究的原始成果,还关注了它们的后续进展和关联研究,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心理学研究的全景图。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把握心理学研究的脉络,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心理及行为。本书适合心理学爱好者、学生和专业人士阅读,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心理学参考书籍。它架起了心理学书籍与研究之间的桥梁,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深入了解心理学的捷径。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1.1 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可重复性:研究结果应当在相同条件下可被重复验证。
公开性:研究方法、数据和结论应当公开透明。
可证伪性:理论必须能够被潜在的观察所否定。
1.2 实验法与非实验法
实验法:研究者可以控制变量,确定因果关系。
非实验法:研究者不能控制所有变量,通常用于描述和理解现象。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基础
2.1 感知与知觉
视觉错觉:证明了知觉的不完全客观性。
图—背景:揭示了视觉系统如何组织和解释视觉信息。
2.2 记忆
斯特鲁普效应:展示了认知干扰对记忆的影响。
遗忘的曲线:艾宾浩斯的研究揭示了遗忘的速度和模式。
第三章:学习与发展
3.1 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研究阐述了刺激—反应的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工作解释了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关系。
3.2 发展阶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儿童如何在不同的阶段发展认知能力。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概述了人的一生中的心理发展阶段和任务。
第四章:情绪与动机
4.1 情绪的生理基础
情绪的解剖学:研究指出了大脑在情绪体验中的作用。
面部表情:艾克曼的研究表明了跨文化的一致性。
4.2 动机的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了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对动机的重要性。
第五章: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5.1 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探讨了潜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大五人格模型:描述了个体差异的五个基本维度。
5.2 社会影响
服从权威:米尔格拉姆的实验揭示了社会压力下的顺从行为。
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角色和情境对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6.1 心理健康的概念
应激与应对模型:解释了个体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积极心理学:专注于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幸福和发展。
**实证支持疗法**(EBT):强调了基于证据的治疗实践的重要性。
6.2 心理治疗的有效性
治疗的关系因素:显示了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