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肖雯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13年11月01日
《主体间性心理治疗:当代精神分析的新成就》一书由尹肖雯所著,深入探讨了主体间性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本书不仅概念清晰、条理分明,还通过丰富的案例详细展现了主体间性心理疗法的核心内涵、技术和应用过程。该疗法强调在当下的体验过程中,通过训练和治疗师的共情能力,与患者建立深度互动关系,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调适。本书对于心理治疗师、精神分析师以及心理学爱好者而言,都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教材,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主体间性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方法,提升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技能与水平。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主体间性心理治疗的起源与发展
1.1 精神分析的历史脉络
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强调潜意识和性欲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客体关系理论:关注人际关系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自体心理学:聚焦于自体和自我心理学。
1.2 主体间性心理治疗的兴起
现象学的影响:关注人的主观经验和意识现象。
系统理论的应用: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被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 主体间性的概念
互动性:个体的经验是通过与他人互动形成的。
可理解性:他人的主观经验是可被理解的。
2.2 治疗理念
共同建构:治疗过程是治疗师和患者共同构建的。
互惠性:治疗过程中的知识和情感交流是双向的。
第三章:治疗过程与技巧
3.1 关系建立
共情:深入理解患者的个人经验。
真诚一致:在治疗关系中保持真实和透明。
3.2 干预策略
探索:鼓励患者探索个人经验中的意义和感受。
反馈循环:治疗师提供反映患者内在经验的信息。
第四章:治疗应用
4.1 抑郁症的治疗
情感调节:帮助患者识别并调节负面情绪。
认知重构:重新评估和挑战消极的思维模式。
4.2 人际关系的改善
沟通技巧提升:增强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
边界设定:帮助患者明确个人界限。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挑战
5.1 成功的案例分析
治疗转变:患者如何通过主体间性心理治疗获得积极变化。
治疗师的角色:在不同的治疗阶段中治疗师的角色变化。
5.2 实践挑战
复杂性:多元文化背景和治疗多样性带来的挑战。
伦理问题:治疗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