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石松日奈子 / 文物出版社 / 2012年09月01日
《北魏佛教造像史研究》是一本由日本学者石松日奈子撰写的专著,该书主要探讨了北魏时期佛教造像的历史演变和特点。通过深入研究,作者揭示了北魏佛教造像在艺术风格、制作工艺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社会政治背景的密切关系。书中内容丰富,包括序、正编章节和结论,以及大量珍贵的图版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北魏佛教造像的途径。尽管中文译本未包括原著的附篇,但该书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对于研究佛教艺术、历史和文化等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而言,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北魏佛教兴盛:自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时期佛教盛行。
造像艺术高峰:此时期佛教造像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影响深远。
研究目的:探究北魏佛教造像的艺术特点、社会背景及发展过程。
1.2 研究方法与范围
历史文献分析:结合史书中的记载和佛教经典的传播过程。
考古学研究:依靠出土文物,如造像碑、石窟寺等实物资料。
研究范围:以北魏境内的佛教造像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章:北魏佛教造像的起源与发展
2.1 鲜卑族原始宗教信仰
萨满教影响:北魏之前的鲜卑族信仰萨满教,有自然崇拜特征。
外来宗教融合:随着民族的迁徙与融合,开始接触并接受外来宗教。
2.2 佛教传入与接受
早期传播:佛教从凉州等地传入北魏,受到鲜卑上层统治者的支持。
民众普及:随着时间推移,佛教逐渐在民众中普及,成为北魏国教。
2.3 佛教造像的早期风格
借鉴与模仿:早期的佛像制作多受西域及南朝影响。
地域特色:逐渐形成具有北魏特色的造像风格。
第三章:北魏佛教造像的艺术成就
3.1 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
云冈特色:早期洞窟中以大佛为主,气势磅礴。
龙门发展:后期转向更多龛像,表现手法更细腻多样。
3.2 造像技术与材料
凿刻技艺:工匠技艺精湛,能够在石刻中展现复杂的细节。
新材料应用:如铜、石、木等多种材料的运用。
3.3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犍陀罗风格影响:早期明显受到西来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汉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中的汉化元素越来越多。
第四章:北魏佛教造像与社会文化
4.1 佛像与皇权政治
皇权象征:佛像的建造往往与皇权的宣扬紧密相关。
政策影响:太武帝灭佛等政策对佛教及其造像产生了重要影响。
4.2 佛教与民间信仰
菩萨信仰:民众中广泛流传的观音菩萨信仰,体现在造像中。
因果报应观念: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深入人心,影响了造像主题。
4.3 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外交流:佛教造像的演变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民族融合:造像中也反映了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事实。
第五章:结论
5.1 研究回顾
总结成果:全书系统地梳理了北魏佛教造像的历史与艺术。
观点归纳:强调了佛像与社会政治、文化互动的关系。
5.2 未来展望
进一步研究:建议对造像的技术、风格变化等进行深入研究。
保护遗产:提出要更加重视北朝佛教造像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