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康德 / 人民出版社 / 2002年12月01日
《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重要著作,也是其哲学体系中的“第三批判”。该书主要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在审美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探讨了审美判断的本质和标准,提出了美的主观性和普遍性等重要观点。而在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中,他则探究了自然界的有目的性和人类理性的作用,阐述了自然与人类理性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哲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康德在书中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德国理想主义和现代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判断力批判》被视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部分:导论
1.1 哲学的分类
理性的理念:灵魂、世界、上帝,与认识能力相关。
经验的概念:现象,通过感官获得的认识。
判断力:连接两者的中介,处理特殊事物的能力。
1.2 判断力的批判
先验判断力:普遍必然的判断力,如逻辑判断。
反思判断力:个体特殊的判断力,如审美判断。
第二部分:审美判断
2.1 美的分析
无利害的快感:美带来的快感不依赖于任何利益。
形式的主观普遍性:美的判断要求每个人的同意。
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游戏:美是想象力和知性和谐游戏的产物。
无目的的目的性:艺术品虽无实用目的,却似乎是自然之“目的”的展现。
2.2 崇高的分析
数量的崇高:面对自然界的无限大时产生的敬畏。
力量的崇高:对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惊叹。
主体的道德情感:崇高感中包含的超越感官的精神力量。
2.3 美与崇高的比较
经验的心理差异:美感更多是在形式上的满足,崇高感则是精神上对未知的超越。
第三部分:目的论判断
3.1 目的论原则作为判断力的一个准则
自然的合目的性:事物存在的状态似乎是为了某种目的。
自然的内在目的性:有机体作为一个内在目的的整体。
3.2 自然神学
对设计论的批判:不能从自然界的秩序推出一个有理智的设计者存在。
作为调节性理念的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人类理性无法完全理解的理念,但可以激发我们的探索精神。
3.3 对道德目的的推演
道德目的与自然目的的结合:道德法则是自然法则的基础,人类的幸福应当建基于道德之上。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