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利玛窦、(意) 金尼阁、利玛窦 / 中华书局 / 2010年04月01日
《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深度剖析了利玛窦这位著名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的经历与观察。利玛窦,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人物,与马可波罗一样,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到访中国的欧洲人。书中通过他的视角,详细描绘了中国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以及科技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同时,利玛窦与中国的深度互动,也展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初貌,对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以及当今的中西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值得每一个对中西文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深入阅读。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作者简介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首批进入中国内地的西方耶稣会士之一,对中西文化交流有重大贡献。
**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 1577-1628):比利时耶稣会传教士,为《利玛窦中国札记》的修订和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书概述
第一卷:北京之行前的在华经历(至1598年)
第一章:进入中国
澳门与肇庆:利玛窦等人在澳门学习中文并开始传教,后被允许在肇庆建立第一个天主教住所。
适应政策:提出“适应政策”,即在不违背基督教教义的前提下尊重中国的礼节习俗。
第二章:南昌传教
学术传教:在南昌通过教授西方科学知识吸引士人入教。
地图制作:绘制并赠送给中国官员的世界地图,引起极大兴趣。
第二卷:北京的传教生活(1598-1601)
第三章:南京与北京
南京的挫折与机遇:在南京遭到排斥,但随后到北京获得机会觐见皇帝。
北京的新居:在北京建立了永久的教堂,开始更广泛的传教活动。
第四章:宫廷生活与学术交流
太监与学者:与皇宫中的太监和高级知识分子交往,传播基督教义和西方知识。
儒家经典:学习和研究儒家经典,试图找到基督教与儒教的共通之处。
第三卷:晚年在华的传教工作及逝世(1601-1610)
第五章:晚年的传教活动
扩大影响力: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扩大了天主教的影响力。
与徐光启的合作:与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西方科学著作。
第六章:逝世与遗产
去世:1610年在京去世,享年58岁。
遗产:留下了丰富的宗教作品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见解。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