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年11月01日
《政企纽带:民营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发展》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构建了一个政府、企业和企业家互动的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非匿名特征。在这个独特的视角下,作者详细探讨了民营企业家的成长轨迹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政企关系。书中揭示了政企纽带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供了对企业家如何在复杂的政商环境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深刻见解。这本书不仅为理解政企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也为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政企纽带的概念与历史背景
1.1 政企纽带的定义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包括政策影响、资源分配、监管合作等多方面。
非市场关系:区别于普通的商业合作关系,政企纽带往往涉及更深层次的政治与经济互动。
1.2 历史背景
计划经济时期的政企关系:政府直接控制企业,两者界线模糊。
改革开放后的演变:从政企分开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形式多样化。
第二章:政企纽带的经济学分析
2.1 委托代理理论
政府作为委托人:委托企业进行生产或服务。
企业代理人角色:为企业发展和利润最大化而努力。
2.2 租金理论与寻租行为
租金创造:政府政策可能造成资源供给的稀缺性。
寻租行为:企业为获取特权而进行的非生产性活动。
第三章:政企纽带的实证研究
3.1 数据与方法
案例研究:深入分析特定政企关系案例。
计量经济学方法:用统计模型量化政企纽带的影响。
3.2 结果分析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政企纽带的紧密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性。
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企业如何通过政企关系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第四章:政企纽带的国际比较
4.1 发达国家经验
美国政府与企业的互动:相对宽松的政企关系环境。
德国模式:强调企业与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
4.2 发展中国家的政企纽带
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转型国家的挑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政企关系的重塑。
第五章:政企纽带的未来走向
5.1 中国政企关系的新常态
市场化改革深化:政府对企业的干预逐步减少。
法治化环境的构建:为政企关系提供更加稳定的法律基础。
5.2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政策建议:推进政企分开,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研究方向:未来可更多关注政企纽带对于创新的激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