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铁鹰 辑译 / 商务印书馆 / 2024年03月01日
《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文史卷》由葛铁鹰辑译,深入挖掘了阿拉伯文史类古籍中关于中国的宝贵记载。这些记载起自公元8世纪,延续至19世纪,涵盖了50余部阿拉伯重要文献,包括辞书、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一窥古代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了解两国在历史上的早期交往与文化互动。本书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阿拉伯与中国关系史的认识,也为研究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和独特视角。对于热爱历史、文化交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彩旅程。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形象
1.1 古代阿拉伯人对中国的好奇与想象
地理位置与民族特征:位于东方的庞大帝国,多民族、多元文化交融。
经济发展与技术水平:繁荣的商业贸易,高超的工艺技术与发明。
1.2 阿拉伯商人与中国贸易
丝绸之路贸易往来:通过陆路与海路,交流丝绸、瓷器、香料等商品。
广州等地的阿拉伯商人社群:形成聚居区,保留自身文化同时融入当地社会。
第二章:中国典籍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
2.1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的文化交流
伊斯兰学者的汉语学习:为了理解中国典籍,开始研习汉语。
翻译与传播:《论语》、《易经》等经典作品被翻译成阿拉伯语。
2.2 阿拉伯学者对中国的研究
文献研究与评述:对中国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
比鲁尼的中国观:著名穆斯林学者对古代中国的全面评价。
第三章: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的交融
3.1 科技交流与影响
天文学与数学: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反之亦然。
医学与药学:中阿医学知识交流丰富了双方的医药学内容。
3.2 文学与艺术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影响:如《一千零一夜》中的中国元素。
艺术形式的交融:中国建筑风格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与流变。
第四章:近现代中阿关系的历史变迁
4.1 近代的开放与交流
殖民主义下的中阿交往:列强入侵对中国和阿拉伯地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新思想的引入:如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在两地的传播。
4.2 当代中阿关系的加强与多元化
政治关系的友好发展:双边合作与互相支持逐渐增强。
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阿峰会的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