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齐锡生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24年03月01日
《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一书由美籍学者齐锡生所著,深入剖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关键时期的政治格局。本书聚焦于1916年至1928年间,中国各军阀势力如何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争夺地盘与权力,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作者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精辟的分析,揭示了军阀政治的产生、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此外,本书还从国际视角出发,探讨了外国势力如何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中发挥作用。对于想要了解中国近代政治史、军阀割据以及当时国内外形势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部极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民初政治概况: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民主政治尝试阶段,但民主政治并未真正确立。
军阀现象的出现:中央政府权力式微,地方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形成了军阀割据局面。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解析军阀政治:深入分析军阀政治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理解近现代中国:从军阀政治的角度,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二章:军阀政治的起源与发展
2.1 起源: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
新政与预备立宪:清政府尝试进行政治改革,但未能有效控制地方实力派。
辛亥革命后的权力重组:革命后,新军势力迅速崛起,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失衡。
2.2 发展:南北对立与派系斗争
北方军阀的兴衰:段祺瑞、曹锟等人的兴衰更迭,反映了北方军阀政治的动荡。
南方军阀的割据: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政府,与其他南方势力形成对峙。
第三章:典型军阀政治的特点
3.1 军事力量的主导地位
军队与政权的关系:军队成为决定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
军阀的私人武装:军阀通过私人军队维护其统治和地方利益。
3.2 政治权力的非制度化
人事任命的随意性:军阀政府对官员的任命常常基于个人好恶而非制度。
法律与政策的随意性:军阀统治下的法律和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四章:军阀治理模式比较
4.1 不同类型的军阀治理
安徽模式:段祺瑞的治理方式,强调对地方的控制和军事力量的运用。
山西模式:阎锡山的治理策略,注重地方建设和国防建设并重。
4.2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经济掠夺与政治衰败:军阀政府的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经济凋敝。
局部现代化尝试:某些军阀在统治期间尝试进行现代化建设,但成效有限。
第五章:军阀政治的终结与遗产
5.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推动的北伐战争开始,旨在统一全国。
军阀势力的衰落:北伐过程中,多个军阀势力被消灭或改编。
5.2 军阀政治的长期影响
政治信任缺失:军阀政治导致民众对政府和军队的不信任。
国家治理困境:军阀政治留下的分裂和混乱为国家治理带来长远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