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波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2024年02月01日
《审物》一书由潘天波撰写,深入探讨了18世纪之前欧洲对中华诸物的描述与想象。在全球交往的大背景下,该书追溯了从13世纪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到17世纪的传教士安文思等人如何通过描绘和想象中国物品来建构良好的“中国形象”。这些物品的描述和想象不仅反映了当时欧洲对中国的认知和态度,也揭示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献的细致分析,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早期中西文化互动中的物质文化层面,进而深化了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认识。此书不仅对于历史学者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对广大读者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启发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东西方文化交流史:探讨18世纪前欧洲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态度。
文献学视角:分析当时的旅行记、贸易记录等文献中的中华物品描述。
跨文化研究意义:理解不同文化间的相互想象与影响。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历史文献,提炼关键描述。
多视角融合:结合艺术史、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
创新点:关注物品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而非仅限于文本分析。
第二章:中华瓷器与欧洲想象
2.1 早期欧洲对瓷器的描述
中国瓷器的神秘性:欧洲对瓷器的起源及制作工艺的好奇。
质感与图案的吸引力:细腻、透亮的质地和精美的图案设计。
2.2 中国风与洛可可风格的交融
艺术风格的传播:瓷器上的中国元素对欧洲洛可可艺术的启发。
审美趣味的转变:欧洲上层社会对中国风格瓷器的追捧。
第三章:丝绸贸易与文化互动
3.1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丝绸传播
丝绸之路的作用:作为东西方贸易与文化的重要桥梁。
丝绸的奢侈品形象:在欧洲社会的地位与象征意义。
3.2 丝绸工艺与文化交流
技术交流与模仿:欧洲学习中国的丝绸生产工艺。
图案与符号的交流:丝绸上图案的设计灵感来源与文化含义。
第四章:茶叶与欧洲日常生活
4.1 茶叶进入欧洲的历史考察
葡萄牙引入与英国普及:茶叶在西方的传播路径和时间节点。
饮茶风尚的形成:从药用转为社交饮品的过程。
4.2 茶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下午茶的传统:由贵族兴起的饮茶习惯与礼仪规范。
茶与文学、艺术:茶饮在英国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第五章:余论与反思
5.1 文化想象的局限性
刻板印象与文化误解:欧洲对中华物品的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差异。
自我中心主义的反映:欧洲眼中的中华文化反映其自身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
5.2 跨文化交流的现代思考
文化自信与交流互鉴:如何在现代继续推动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对外来文化如何保持本土文化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