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巫鸿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3年06月01日
《中国绘画:五代至南宋》是由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撰写的一部重磅新作。该书以五代至南宋时期的中国绘画为研究对象,吸纳了最新的考古美术成果,关注多元背景下的绘画实践与跨地域交流。书中聚焦各类型作品及其媒材特征,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勾勒出一幅立体的中国绘画发展脉络。此外,作者还对既有的绘画史观念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中国绘画史。该书不仅对于美术史学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适合广大艺术爱好者阅读,有助于增进对中国绘画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引言
简述中国绘画的历史背景,五代至南宋期间的政治、文化变迁。
明确本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即通过历史分析和图像学方法探讨此时期绘画的发展与变革。
第一章: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1.1 背景与特点
五代时期的政治分裂与艺术多元化。
绘画风格的地方化和个性化。
1.2 主要画家与作品
董源、巨然等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
荆浩、关仝等北方山水画派的开创者。
第二章:北宋绘画的发展
2.1 宫廷绘画的影响
皇帝的提倡与院体画风的形成。
皇家画院的设立及其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2.2 文人画思潮的兴起
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与绘画创作。
文人画理论的发展,如苏轼的“士人画”概念。
第三章:南宋绘画的变革
3.1 宫廷绘画的新风尚
南宋小朝廷与宫廷绘画风格的转变。
李唐、马远等新宫廷画家的艺术成就。
3.2 山水画的深化与创新
山水画中“马一角”、“夏半边”的风格特点。
南宋山水画在构图和笔墨上的创新。
第四章:南宋末期的绘画艺术
4.1 蒙古入侵与绘画风格的转变
蒙元时期的文化交流与绘画风格的变化。
赵孟頫等画家的艺术实践与探索。
4.2 禅宗影响下的绘画风格
禅宗思想如何渗透到绘画创作中。
梁楷等画家的禅宗题材绘画作品分析。
对五代至南宋期间中国绘画发展的总体评价。
论述这一时期绘画对中国后世美术以及对东亚地区艺术的深远影响。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