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方岚生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24年01月01日
《天地不仁》一书由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恶的问题切入,深入探讨了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对于恶的理解和应对。作者方岚生以独特的视角,追溯了那个充满冲突和分裂的时代,思想家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寻求人类道德和行为的指引。书中不仅揭示了恶的存在与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古代哲学家们对于恶的深刻反思和超越的智慧。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国古典哲学的深入研究,也为我们今天面对道德困境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阅读《天地不仁》,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恶的问题,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应对和挑战恶的存在。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背景介绍**: 作者首先介绍了研究中国古典哲学中恶的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目的**: 说明本书的目的是探讨古典哲学中关于恶的讨论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点
**性善论**: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恶是后天习得的。
**道德教化**: 强调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克服恶行,实现道德的完善。
**礼法制度**: 认为社会制度和礼法可以帮助个体控制内在的恶。
第二章: 儒家的恶观
关键点
**自然无为**: 道家主张自然无为,认为恶源于人为干预自然。
**返璞归真**: 认为人应当回归简单纯真的状态,避免产生恶的欲念。
第三章: 道家的恶观
关键点
**业力因果**: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的发生皆因业力因果,恶行必有恶果。
**超脱生死**: 通过修行来超脱生死轮回,摆脱恶的束缚。
**慈悲为怀**: 提倡慈悲为怀,化解仇恨和恶行。
第四章: 佛家的恶观
关键点
**跨学派对话**: 提出各学派之间在恶的问题上存在的对话和互补性。
**现代意义**: 探讨古典哲学中关于恶的观点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章: 结论
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