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鲁诺·拉图尔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4年01月01日
《潘多拉的希望:科学论中的实在》是由法国著名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所著。本书深入探讨了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揭示了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拉图尔以潘多拉盒子为隐喻,指出科学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未知的风险和挑战,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和批判性思维。本书不仅对于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当代科技社会的未来提供了深刻的启示。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科学知识的产生和传播,以及科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好地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摘要
第一章:引言
**关键点**:
实在概念的多样性及其在科学中的角色。
传统实在观与现代科学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
本书的目的:重新审视科学实践中的实在性。
第二章:实在的危机
2.1 传统实在观的局限性
**关键点**:
传统的实在观认为有一种独立于观测和理论的外部世界。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对这种实在观提出了挑战。
2.2 科学哲学的转向
**关键点**:
科学哲学家开始关注科学知识是如何产生的。
社会建构主义的兴起,强调科学知识的社会性和文化依赖性。
第三章:科学实践中的实在
3.1 实验室生活
**关键点**:
科学的进步不仅仅是个别伟大科学家的成果,更是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积累。
实验室中的实践活动对科学知识的创造至关重要。
3.2 数据与理论的关系
**关键点**:
数据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等待理论解释的原始材料。
数据和理论相互塑造,共同构成了科学知识的一部分。
第四章:实在的社会建构
4.1 科学知识的社会性
**关键点**:
科学知识是社会协商和集体决策的结果。
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科学知识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4.2 科学的政治学
**关键点**:
科学活动受到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影响。
科学资源的分配和研究优先级的设定均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关键点**:
第五章:结论:潘多拉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