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6年10月01日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一书由沈志华教授撰写,围绕中苏关系从亲密结盟到分裂对抗,再到逐步实现正常化的复杂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该书利用了大量中国外交部、国防部等部门及地方档案馆的珍贵资料,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详实的梳理和分析。书中不仅揭示了中苏关系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和外部因素,还对两国关系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该书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苏关系在冷战时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本书,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苏关系的历史全貌。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中苏关系的起源与背景
1.1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后,开始寻求与苏联的合作。
1.2 早期中苏关系的建立
1924年,孙中山与苏联建立联盟,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中苏关系暂时中断。
第二章:中苏关系的波折
2.1 中苏关系的恢复与发展
1932年,中苏复交,共同反对日本侵略。
1937年,中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结为同盟。
2.2 中苏关系的破裂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第三章:中苏关系的全面对立
3.1 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分歧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中苏关系出现裂痕。
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和平共处,引起毛泽东的不满。
3.2 20世纪60年代的中苏冲突
1960年,中苏在核技术和导弹问题上发生分歧,关系进一步恶化。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苏联支持印度,中苏关系更加紧张。
第四章:中苏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4.1 20世纪70年代的中苏互动
1971年,林彪事件后,中苏开始恢复外交接触。
1972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4.2 20世纪80年代的中苏关系调整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中苏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
第五章:中苏关系的最终解体
5.1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苏关系恶化
1989年,苏联撤走驻华专家,中苏关系再度紧张。
5.2 1991年苏联解体后的中苏关系
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正式终止。
第六章:中苏关系的历史启示
6.1 中苏关系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中苏关系的起伏跌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6.2 中苏关系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深入分析中苏关系的历史演变,对理解当代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