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直 主编、[美国] 史景迁、[美国] 薛爱华、许烺光、牟复礼、余英时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3年08月01日
《中国文化中的饮食》一书,由张光直主编,汇集了史景迁、薛爱华、许烺光、牟复礼、余英时等多位学者的智慧。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历史演变,解答了诸多引人入胜的问题。例如,豆腐的起源、筷子的首次使用、食物阴阳凉热的区分,以及红薯和玉米引进后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在塑造中华民族身份和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书中还揭示了中国人讲究饮食背后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智慧,为读者带来启迪和感悟。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导论小节1:研究背景
**关键点1**: 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点2**: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关键点3**: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层含义和社会影响。
导论小节2:研究方法
**关键点1**: 采用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
**关键点2**: 分析历史文献、民俗资料以及实地考察结果。
**关键点3**: 重视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和饮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
历史演变小节1:早期中国饮食
**关键点1**: 早期中国人主要以黍、稷等谷物为主食。
**关键点2**: 动物性食物逐渐被添加到饮食中。
**关键点3**: 饮食方式简单,烹饪技术初现。
历史演变小节2:周朝至汉朝饮食的发展
**关键点1**: 周朝时期饮食礼制开始形成。
**关键点2**: 汉朝饮食多样化,烹饪技艺提升。
**关键点3**: 外来食材如胡麻、石榴等的引入。
历史演变小节3:唐宋至明清的饮食变迁
**关键点1**: 唐宋时期茶文化盛行,饮食文化精致化。
**关键点2**: 明清时期饮食市场繁荣,菜系形成,如川菜、粤菜。
**关键点3**: 西方饮食文化的初步接触和影响。
第三章:中国饮食中的哲学与宗教
哲学与宗教小节1:儒家对饮食的影响
**关键点1**: 儒家强调饮食礼仪和社会秩序。
**关键点2**: 饮食讲究中和、节制,反映儒家思想。
**关键点3**: 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体现儒家道德观念。
哲学与宗教小节2:道教与佛教对饮食的影响
**关键点1**: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有特定的饮食习惯如辟谷。
**关键点2**: 佛教徒素食,反对杀戮,影响中国素食文化。
**关键点3**: 宗教仪式中的饮食活动带有神圣意义。
第四章:中国饮食与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小节1:贵族与平民饮食差异
**关键点1**: 贵族饮食奢侈,讲究排场和食材珍贵。
**关键点2**: 平民饮食朴实,注重实惠和营养。
**关键点3**: 阶层间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社会阶层小节2:地域饮食文化与身份认同
**关键点1**: 地域菜系成为地方身份的象征。
**关键点2**: 饮食偏好反映个人出身和成长环境。
**关键点3**: 饮食作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标志。
第五章:现代中国与饮食变革
现代变革小节1: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
**关键点1**: 快餐店的兴起改变了中国传统饮食方式。
**关键点2**: 饮食西化现象及其对中国饮食传统的挑战。
**关键点3**: 中国人对外来食品的接受度和适应力。
现代变革小节2:饮食的现代性与全球化
**关键点1**: 现代科技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
**关键点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饮食与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
**关键点3**: 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