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山田昌弘 / 译林出版社 / 2023年09月01日
《低生育陷阱: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一书由日本学者山田昌弘撰写,深入探讨了日本少子化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的不足之处。书中指出,高昂的生活成本、年轻人的婚姻观和生育观的转变是导致少子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作者也批判了日本在应对少子化问题时对欧美模式的盲目借鉴,认为这反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此外,本书还关注了东亚其他国家的少子化现象,并探讨了其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少子化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以及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失误,从而为各国在应对类似挑战时提供借鉴和警示。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日本少子化的现状与问题
1.1 少子化的定义与影响
定义:指生育率低于社会更替水平的现象。
影响:长期少子化导致人口结构失衡,劳动力减少,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1.2 日本少子化的发展历程
高峰期: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
转折点:1970年代开始下降。
现状:持续的低生育率,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
1.3 日本政府的对策及其不足
对策:包括育儿补贴、托儿所建设等。
不足:效果有限,未能有效提高生育率。
第二章:低生育率的社会经济因素
2.1 经济压力与生育意愿
关键点:高生活成本、职业不稳定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2.2 女性角色的变化
职场竞争:女性在职场上的参与度提高,生育和职场的平衡成为挑战。
性别平等观念:女性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生育选择的冲突。
2.3 不婚不育文化的形成
社会观念变迁:传统家庭观念的弱化,个人自由的追求。
第三章:国际视角下的少子化问题
3.1 国际少子化的普遍趋势
原因:全球化和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变革。
3.2 不同国家的少子化对策
北欧模式:完善的社会福利和育儿支持体系。
东亚模式: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生育率下降及应对措施。
3.3 国际经验对日本的启示
政策借鉴: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家庭支持体系。
第四章: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4.1 预期的人口结构变化
预测:若生育率不回升,日本将面临更严峻的人口负增长。
4.2 政策建议的核心要点
提高家庭支持:增加育儿补贴、完善保育服务等。
劳动市场改革:促进工作与生活平衡,减轻职业女性的负担。
社会观念引导:重塑家庭价值观,鼓励生育。
4.3 政策的实施与挑战
执行难:政策与实际执行的差距。
公众意识: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