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亚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23年02月01日
《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修订本)是马俊亚教授的经典之作,深入探讨了淮北地区在1680至1949年间的社会生态变迁。本书揭示了该地区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所经历的重大变革,特别是如何成为全局中被牺牲的“局部”。作者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生动画卷。书中不仅关注经济、政治等宏观因素,还深入分析了社会、文化等微观层面,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此书对于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史、生态环境史以及近现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相关领域学者和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时代背景:明清至民国期间的社会动荡与变革。
地域焦点:淮北地区,一个典型的被牺牲的地区。
研究问题:为什么淮北在历史上频繁成为政策牺牲的“局部”?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
跨学科视角:结合历史学、社会学、生态学多学科研究方法。
创新点:探讨政策如何影响地方社会生态,进而分析政治决策对地方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淮北的地理与历史环境
2.1 淮北的地理特征
水系与自然灾害:淮河、黄河泛滥带来的灾害和环境影响。
地理位置:四省交界,战略位置重要,但生态脆弱。
2.2 明清以前的历史概览
早期历史:作为南北过渡带的形成与发展。
经济特点:以农业为主,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第三章:明清时期的淮北社会生态
3.1 土地制度的变迁
官田、民田转换:对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影响。
租佃关系:土地集中,租佃关系不平等。
3.2 农业生计与社会阶层
农业生计方式:种植业为主,辅以家庭手工业。
社会阶层分化:地主与佃农的矛盾加剧。
第四章: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淮北变迁
4.1 西方影响的初步显现
外来势力的渗透:商业贸易的兴起,教会学校的影响。
经济结构的变化:商业化和近代工业的起步。
4.2 战争与政治动荡
捻军起义与影响:地区性的社会动荡与人口流动。
国民政府时期的治理:政治腐败与地方势力割据。
第五章:政策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5.1 政府政策对淮北的影响
治水政策:治理水患与农业发展策略。
税收制度:征税加重民众负担,影响社会稳定。
5.2 地方应对与政策反响
民间抗争与自治:基层社会组织与自治运动。
文化适应与创新:地方文化在变迁中寻求适应和创新。
第六章:结论
6.1 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特点
政策牺牲的典型:淮北多次成为国家政策调整的牺牲品。
社会矛盾的累积:土地问题、税收问题导致的社会矛盾。
6.2 历史经验的反思
区域发展不平衡:对现代社会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
政策制定与执行:中央与地方,政策与实际需求的脱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