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 / 商务印书馆 / 2022年10月01日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是葛兆光教授的力作,属于“葛兆光讲义系列”。此书源于葛教授为博士生精心开设的“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课程,历经十余年的讲述与反复修订增补。全书内容严谨,结构明晰,分为四个单元共十三讲。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教授引导读者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探讨亚洲史的研究路径与方法。本书不仅对于历史学者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对亚洲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本难得的研究指南。它融合了学术性与可读性,展现了葛兆光教授在亚洲史研究领域的深厚功底与独到见解。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强调亚洲地区在全球史中的重要性
提出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作为研究核心的必要性
1.2 研究方法与视角
倡导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注重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的结合
采用全球史与区域史相结合的研究视角
第二章:东部亚洲海域的历史概述
2.1 古代东亚海域的交流圈
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文化互动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亚贸易网络
2.2 中世纪亚洲海域的变动
蒙古帝国的扩张与东西方交流
明朝海禁政策下的东亚海域变迁
2.3 近世亚洲海域的新格局
早期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海上贸易
西方势力进入与东亚海域的近代转型
第三章:东部亚洲海域的贸易与网络
3.1 朝贡贸易体系
中国的朝贡制度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政治象征与经济利益的交织
3.2 民间海上贸易
私人海商集团的作用与影响
东亚海域的贸易港口与城市
3.3 贸易商品与文化交流
丝绸、瓷器等大宗商品的交易
文化、宗教、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第四章:东部亚洲海域的政治与军事
4.1 中央政权的海洋政策
中国的历代海洋政策及其演变
日本、朝鲜等国的海洋战略
4.2 海域安全与军事冲突
倭寇、海盗活动及其对海域秩序的影响
东西方势力的海上角逐与冲突
4.3 军事技术与海防建设
火器、水军等军事技术的发展
海防工程与沿海防御体系的构建
第五章:东部亚洲海域的社会与文化
5.1 海上生活与社会结构
海商的家族组织与商业网络
船员、渔民等海洋社会群体的构成与生活状态
5.2 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
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在海上传播的特点
海洋环境中形成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特征
5.3 海洋文学与艺术表现
诗歌、小说中的海洋形象与主题
海洋艺术作品的风格与特色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回顾
对东部亚洲海域历史和文化的系统研究成果概述
6.2 研究展望与未来方向
亚洲史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深入挖掘东部亚洲海域研究潜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