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博·雅各布森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2年08月15日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是由丹麦心理学家博·雅各布森所著,该书深入探讨了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存在主义心理学不仅关注人的心理问题,更强调帮助个体激发内在的生命活力。书中倡导在可能的地方创造,勇于面对并忍受生活的挑战,同时强调活在当下,感受从容快乐的平静。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发掘自身的潜力,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这本书对于希望了解存在主义心理学、提升自我认知和生活质量的人来说,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实用价值的读物。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存在主义心理学导论
1.1 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心理学的历史渊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哲学的影响:存在主义哲学对人性和存在的探讨为心理学提供了新视角。
1.2 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学
定义:关注人的主观经验、自由选择和个人责任的心理学科。
焦点:个体如何在存在中寻求意义和价值。
1.3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现象学:研究个体直接经验的方法。
存在分析:探索个体存在的结构和动力。
第二章:存在的基本结构
2.1在世之在(Being-in-the-World)
人与世界的关系:人是世界中的一部分,与世界相互依存。
环境的重要性:个体的经验和行为受到周围环境的深刻影响。
2.2时间性(Temporality)
生命的有限性:时间是有限的,给个体带来存在的紧迫感。
未来取向:人总是面向未来,不断追求和创造。
2.3死亡意识(Mortality)
死亡作为限定者:意识到死亡使生活变得有意义。
向死而生:以死亡的不可避免性为前提来筹划生活。
第三章:自由与责任
3.1 自由意志(Free Will)
选择的自由:每个人都有权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无根性的恐惧:自由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孤独感。
3.2 个人责任(Personal Responsibility)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个人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相应的后果。
道德的承担:在自由选择的前提下,个体应承担道德责任。
3.3 自欺(Bad Faith)
逃避自由:拒绝承认自由意志的存在,逃避选择和责任的承担。
面对真实的自我:克服自欺,真诚地面对生活和自身的选择。
第四章:意义的寻求
4.1 生活的意义
意义的问题:每个人都面临如何赋予生活意义的问题。
存在的目的:探索个体生活的可能目标和方向。
4.2 意义焦虑(Existential Anxiety)
面对荒诞和无意义:认识到生活的无常和世界的无理时产生的焦虑。
超越日常:通过艺术创作、哲学思考等方式超越日常的局限,寻求更高层次的意义。
4.3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潜能的发展:实现个人的独特潜能和创造性生活。
真实性(Authenticity):过一种忠实于自己内心渴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