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鹤子 / 上海三联书店 / 2015年01月01日
《厌女》是由上野千鹤子所著的一部关于日本女性嫌恶现象的实践性分析书籍。该书不仅仅是一部纯理论性的著作,而是通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书中,作者广泛涉及了日本题材,包括文学、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其中对小说家吉行等文学作品的解读,更是为读者展现了日本文化中女性嫌恶现象的深层次影响。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女性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以及女性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整本书思路清晰,观点鲜明,对于关注女性权益和文化研究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厌女症这种现象
1.1 厌女症的定义
关键点一:社会对女性的普遍的负面评价与歧视。
关键点二:厌女症不仅表现在男性对女性,也存在于女性自身。
关键点三:社会性别关系中的权力差异是其根源。
1.2 厌女症的历史脉络
关键点一:厌女观念在古代就已存在,如希腊神话。
关键点二:历史上的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形成了厌女的基础。
第二章:男性的厌女症
2.1 男性对理想女性的追求
关键点一:“处女崇拜”和“圣母-妓女”的二元论。
关键点二:对女性纯洁性的过度强调反映了对性的恐惧与厌恶。
2.2 男性的同性社会性欲望
关键点一:男性通过排斥女性来建立彼此间的纽带。
关键点二:厌女症是男性同盟的一种表现。
第三章:女性的厌女症
3.1 女性内部的竞争与厌恶
关键点一:女性之间的嫉妒和攀比心理。
关键点二:女性群体内部的自我贬低。
3.2 “东电女职员”的悲剧
关键点一:女性为了职业成功所承受的压力与歧视。
关键点二:厌女的社会结构导致了个体的悲惨结局。
第四章:社会文化中的厌女症
4.1 媒体与广告中的性别表现
关键点一:媒体中常常出现对女性的物化和性化。
关键点二:广告中女性形象的不真实与定型化。
4.2 流行文化与厌女症
关键点一:流行文化,如动漫、小说中对女性角色的扭曲表现。
关键点二: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加剧了厌女言论的传播。
第五章:厌女症的克服
5.1 个人层面的改变
关键点一:意识的觉醒与自我反思。
关键点二:培养平等的两性观念。
5.2 社会变革的必要
关键点一:法律与制度的完善,保障性别平等。
关键点二:教育和社会运动对于改变厌女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