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索尔斯坦·凡勃伦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9年10月01日
《有闲阶级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尔斯坦·凡勃伦的代表作之一,于1899年出版。本书主要讨论了有闲阶级的形成过程、地位和价值,并将社会学关注的焦点从传统的经济因素转移到了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等非经济因素上。凡勃伦认为,有闲阶级是指那些拥有大量财富和闲暇时间,不需要从事生产劳动的人。他们的存在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塑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还对其他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产生了影响。本书深入剖析了有闲阶级的消费行为、社交礼仪和文化趣味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地位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社会背景与问题提出
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变迁:论述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对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有闲阶级的形成。
经济学方法的局限性:指出了传统经济学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的不足,特别是对于财富分配和社会地位象征的分析。
1.2 研究目的与范围
探讨有闲阶级的起源与特征:旨在分析有闲阶级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研究消费与浪费的社会意义:分析了消费行为,特别是非必需品的消费,在社会中的意义及其与经济的关系。
第二章:金钱的竞赛
2.1 金钱作为威望的象征
金钱与地位的关系:阐述了金钱如何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成功的主要指标。
炫耀性消费的动机:讨论了人们通过购买奢侈品来展示其财富和地位的动机。
2.2 金钱竞赛的负面影响
非理性消费行为:指出了由于追求社会地位而导致的非理性和浪费性的消费行为。
社会不平等的加剧:讨论了金钱竞赛如何加剧了社会分层和不平等。
第三章:有闲阶级的起源与定义
3.1 有闲阶级的历史沿革
封建社会中的贵族:追溯了有闲阶级最早的形式,即封建社会的贵族阶层。
工业化与有闲阶级的转变:描述了工业化过程中有闲阶级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3.2 有闲阶级的现代特征
不从事生产活动的特权:定义了有闲阶级为那些不参加生产性劳动的特权阶层。
时间与财富的消耗:强调了有闲阶级成员通常有大量的时间和财富可供消耗。
第四章:有闲阶级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4.1 炫耀性消费与闲暇
消费的价值在于展示:分析了有闲阶级消费行为的炫耀性质。
闲暇作为地位的象征:讨论了闲暇时间的长短如何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4.2 荣誉与礼仪的追求
对荣誉感的追求:探讨了有闲阶级对于个人和家庭荣誉感的重视。
礼仪与地位维护:描述了复杂的礼仪规则是如何被用来维护社会地位和身份。
第五章:经济制度与文化的影响
5.1 经济制度对有闲阶级的塑造
私有财产制度的强化:讨论了私有财产制度如何促进有闲阶级的形成和维护。
继承制度的影响:分析了继承制度如何使得财富和地位得以在家族内部传承。
5.2 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传播
教育的作用:指出了教育在传播有闲阶级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中的作用。
媒体与文化产业的影响:讨论了现代媒体和娱乐产业如何影响和推广有闲阶级的生活方式。
第六章:有闲阶级的衰落与展望
6.1 新经济与有闲阶级的变化
知识经济的发展:分析了知识经济下,有闲阶级的传统生活方式可能发生的变化。
技术进步的影响:讨论了科技进步如何改变工作和休闲的模式。
6.2 对未来的展望
社会公平与福利的提升:提出了社会公共福利的提升可能对有闲阶级概念带来的冲击。
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最后,展望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特别是对于工作和消费的态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