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韩炳哲 / 中信出版集团 / 2019年06月01日
《倦怠社会》一书由德国哲学家韩炳哲所著,深入剖析了当代社会从否定性向积极性转变的现象,并揭示了这种转变背后的社会病理。在积极性泛滥的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高效、快速和成功,但这种追求往往导致精神疾病的增多,如忧郁症、注意力缺乏症和过劳症等。韩炳哲认为,这些社会病理反映了人们对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困惑,以及对未来的不安和恐惧。他倡导一种更加关注内在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和节奏的生活方式,以缓解社会的压力和焦虑。这本书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困境和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探索更加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启示。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倦怠的社会
1.1 现代社会的转变
从规训社会到功绩社会:现代社会由福柯描述的规训社会转变为追求效率与功绩的社会。
功绩主体的诞生:个体被塑造为自我剥削的功绩主体,追求无限的自我提升与成功。
1.2 倦怠的症候
过劳与抑郁: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过劳现象和心理抑郁症状。
无法抵达的终点:功绩社会中,工作和生活的无尽追求导致个体的疲惫与挫败。
第二章:功绩社会的病理
2.1 功绩至上与过劳
量化自我的压力:社会对成功的量化指标给个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自我控制的幻觉:个体在自我控制的同时,也成为自我剥削的受害者。
2.2 精神政治学的兴起
新自由主义的精神治理:新自由主义政权如何通过精神政治学来控制个体。
幸福意识形态的统治:幸福的承诺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义务,而非自由选择。
第三章:超越功绩社会
3.1 工作与生活的重新定义
工作的意义:工作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应该回归其作为生活一部分的本质。
生活质量的重视:重视生活质量、休闲和个人成长,而非单纯的工作成就。
3.2 走向新的社会模型
从竞争到合作:构建一个基于合作和共享成果的社会模型。
对抗无边的消费主义:反思消费主义文化,推崇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第四章:倦怠的美学
4.1 倦怠的政治潜力
消极抵抗的政治:倦怠作为一种消极抵抗的形式,对抗社会的压迫和消费主义的诱惑。
去中心化的斗争:倦怠可能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一种去中心化的力量。
4.2 倦怠的艺术表达
艺术中的倦怠主题:探索艺术作品中倦怠作为一种主题的表达形式。
美学作为一种疗法:美学和艺术的体验可能帮助个体从倦怠中恢复,并重新审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