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 / 上海三联书店 / 2019年07月01日
“苏轼十讲”是“阅微讲堂”系列丛书中的一部精彩之作,该讲堂以打开生命、启迪智慧为宗旨。本书通过十讲的形式,深入剖析了苏轼这位伟大文人的思想、艺术与人生。书中不仅传递了苏轼的诗词之美,更展现了他的人生智慧与生命激情。每一讲都如同一次心灵的触动,让读者在领略苏轼才华的同时,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人生。这本书不仅给予我们关于苏轼的新知,更是一次智慧的启迪,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与洞见。无论是热爱文学艺术的读者,还是对人生智慧有追求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与感悟。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讲 苏轼和他的时代
一、北宋中后期的政治背景
新政与旧党:王安石变法与新旧党争。
政策的变革:科举改革与学校制度。
二、文化繁荣与士人生活
文学艺术:诗词、书画的全面发展。
士人交往:文人雅集与诗词唱和。
第二讲 “三苏”父子
一、苏洵与苏辙
苏洵:文风犀利,政论文章影响深远。
苏辙:性格稳重,文学成就同样卓越。
二、苏家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苏洵对苏轼、苏辙的严格教育。
思想传承:儒家经世致用的理念在苏家得到体现。
第三讲 苏轼的生平经历
一、早年求学及入仕
科举经历:中进士及第,名动京师。
初任地方:任杭州通判,政绩初显。
二、外放与还朝
外放生涯:历任多地官员,体验地方治理。
短暂还朝:受党派之争牵连,再次外放。
第四讲 苏轼的文学成就(上)
一、诗文革新的多面手
诗歌成就:山水、田园、民生各体皆工。
散文革新:议论明畅,叙事生动。
二、苏轼的词作
词风转变:由婉约到豪放,拓宽了词的境界。
名篇赏析:《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第五讲 苏轼的文学成就(下)
一、苏轼的书画艺术
书法风格:自创新意,开一派先河。
绘画创作:墨竹、枯木等,寄情于画。
二、苏轼与茶文化
品茶之道:推崇自然、简朴的茶文化。
茶与文学创作:茶成为其诗词中的常客。
第六讲 苏轼与苏辙的关系
一、兄弟情深
共同理想:儒家入世精神的体现。
生活关怀:互相关心,共度难关。
二、文学互动
诗词赠答:作品中的深情厚谊。
文学观念的相互影响:在文学创作上的互相启发。
第七讲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
一、政见之争
变法分歧:关于新法的认识与实施。
政治对抗:新旧党争中的苏轼与王安石。
二、人格与才华的欣赏
文学共识: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追求。
相互尊重:虽有政见之分,但亦能欣赏对方才华。
第八讲 苏轼与黄庭坚的关系
一、苏黄诗书的互动交流
诗歌共鸣:在诗学观念和艺术风格上的相近。
书法切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各自的艺术成就
苏轼的书法独创性:黄书的影响与自我创新。
黄庭坚的诗书成就:在苏黄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第九讲 苏轼的思想
一、苏轼的哲学观
儒释道融合:思想中的多元融合。
中庸之道:人生哲学中的平衡与和谐。
二、苏轼的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重视民众生计,倡导仁政。
法治观念:在法治与人治之间的思考。
第十讲 苏轼的影响
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宗地位: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经典作品的流传:作品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二、在文化史上的意义
精神象征: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文化符号。
跨文化交流: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