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庭栋 / 中信出版社 / 2019年05月01日
《古代的职官》一书由袁庭栋撰写,深入解析了古代中国官制的方方面面。读者在翻阅此书时,将不再为纷繁复杂的古代官名所困扰,从而更流畅地理解历史文献和观赏历史剧。书中详细介绍了古代公务员的选拔制度、退休机制,以及上级对下属的考核与奖励方式,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官僚体系的运作奥秘。此外,本书还涵盖了帝王将相、三宫六院等众多与古代官制相关的内容,使得读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全面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风貌。对于历史爱好者、文学研究者以及广大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极具参考价值和阅读乐趣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1.1 概述
本书旨在介绍古代中国职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2 研究意义
理解古代职官制度有助于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运行机制。
为现代公务员制度和行政管理提供历史借鉴。
第二章:先秦时期的职官制度
2.1 夏商周三代官职
夏代:初步形成官僚体系,但未形成明确官职称谓。
商代:开始出现明确的官职和等级制度,如“三公”。
周代:宗法制下的世卿制,官职世袭,等级森严。
世卿制度开始瓦解,布衣卿相出现,选贤任能。
各国官职设置和职能出现多样化,中央集权加强。
实施严格的中央官制,强化皇帝对国家的控制。
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加强地方管理。
2.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第三章:秦汉时期职官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3.1 秦朝的中央集权
3.2 汉朝的官制改革
西汉:丞相制度形成,中朝官和外朝官区分。
东汉:尚书台权力上升,逐渐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职官制度的发展
4.1 三国时期的官制特色
魏国:设立中书省,参预机密。
蜀汉:继承汉朝官制,略有调整。
吴国:官制较为简单,后期受到中原影响。
士族门阀制度影响下,官职世袭化倾向严重。
中央集权逐渐弱化,地方割据势力增强。
三省六部制成熟,分工明确,互相监督。
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中央机构更加庞大。
地方官制有所简化,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蒙汉二元体制,中央设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人。
行省制度设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废除丞相制度,设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建立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皇帝的个人权力。
初期多尔衮摄政,实行满汉双重官制。
乾隆以后,汉官权力逐渐缩小,满洲贵族垄断高位。
从世袭到选贤,从分散到集中,官制不断适应统治需要。
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和政治理念紧密相关。
注意职官体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建设。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限,实现高效能治理。
4.2 两晋南北朝的变化
第五章:隋唐至宋元的职官制度改革
5.1 隋唐的官制创新
5.2 宋朝的官制调整
5.3 元朝的官制特点
第六章:明清时期的职官制度
6.1 明朝的官制特征
6.2 清朝的官制沿革
第七章:结论
7.1 古代职官制度的总体趋势
7.2 对现代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