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里希·贝克等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年04月01日
《个体化》一书是由乌尔里希·贝克等人所著,探讨了自反性现代化理论中的个体化概念。该书提出了三个综合论断:强制个体化命题、世界风险社会命题以及多元化命题。这些论断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化的强制性和风险性,以及多元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科技、经济、政治等力量对个体自我认同和社会结构的作用,指出了个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以及探究个体化与社会的关系,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更深入地了解个体化理论的内涵和应用,从而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个体化的概念与背景
1.1 个体化的定义
社会结构变迁: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变。
个人主义化:个体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我决定和自律的个体。
反思性现代化:现代社会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导致个体必须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划。
1.2 个体化的历史背景
工业化与现代化:技术进步和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福利国家的兴起: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减弱了传统家庭和社群的支持作用。
第二章:个体化的社会学分析
2.1 劳动市场的变化
灵活就业:传统的终身雇佣模式逐渐被临时、灵活的雇佣形式所取代。
职业自主性增强:个体在职业规划上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
2.2 家庭与亲密关系的变化
晚婚晚育:个体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推迟婚姻和生育。
伴侣关系多样化:多样化的家庭结构和亲密关系模式成为常态。
第三章:个体化的社会后果与挑战
3.1 个体的不安全感与焦虑
不稳定性的增强:工作的不稳定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削弱增加了个体的不安全感。
生命规划的困难: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个体难以制定长期稳定的生命规划。
3.2 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
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和代际流动性降低。
健康差异: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第四章:个体化的应对策略与政策建议
4.1 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
教育与培训: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帮助个体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
心理辅导与支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帮助个体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4.2 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群建设与互助:鼓励和支持社区内的互助合作,增强归属感和社会凝聚力。
政策导向与社会公平:通过政策调整,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提升整体社会福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