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 / 九州出版社 / 2022年10月01日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第二卷,由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撰写,是一部在哲学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该书以其广阔的思想史视野和详尽的内容而著称,致力于打破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和哲学思想的简化理解。通过深入而细致的描述,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世纪哲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书不仅为专业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同时也适合对哲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中世纪哲学的精髓和影响。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对于普及哲学知识,本书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1章:中世纪哲学的引入
1.1 早期教父哲学与晚期罗马帝国
教父哲学的影响:基督教教义与希腊哲学的初步结合。
罗马帝国的衰落:政治动荡与文化变迁对思想发展的影响。
1.2 新柏拉图主义与神秘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强调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回归。
神秘主义传统:追求直接体验神圣的神秘体验。
1.3 中世纪哲学的背景与发展
宗教中心的文化:宗教在中世纪社会的重要地位。
教育的兴起:修道院学校的建立及大学的雏形。
第2章:经院哲学的建立与发展
2.1 阿伯拉尔的逻辑学
逻辑的重要性:作为理解圣经的工具。
概念论:对共相(universals)的分析。
2.2 托马斯·阿奎那的五路证明
宇宙论证明:从现实世界推出上帝存在。
目的论证明:自然界设计中的目的指向神性。
2.3 罗吉尔·培根的实证科学
科学革命的前兆:提倡实验和经验方法。
第3章:神学与哲学的关系
3.1 神学与哲学的界限
双重真理理论:哲学与神学的区分与互补。
信仰寻求理解:经院哲学的目标。
3.2 奥康的剃刀
简约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3.3 邓斯·司各脱的个性主义
个体存在的重要性: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新见解。
第4章:理性与信仰的辩论
4.1 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
从概念到存在的论证:上帝必然存在的证明。
4.2 高尼罗的反驳
概念与存在的区别:对本体论证明的批判。
4.3 宗教经验的哲学探讨
经验与信仰的关系:如何理解宗教信仰的经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