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平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18年02月01日
《牛李党争考论》一书由王炎平所著,深入探讨了唐代著名的政治事件——牛李党争。该书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细致梳理与分析,揭示了牛党与李党之间的复杂纷争及其背后的权力斗争、利益冲突。作者不仅还原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党争对唐代社会、政治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是研究唐代政治史、社会史的重要参考著作。对于了解唐代政治斗争、社会变革以及历史文化背景,该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无论是历史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1.1 背景介绍
牛李党争:唐朝中后期的政治斗争,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之争。
历史意义:对唐朝乃至后世的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核心议题:探讨牛李党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研究方法:文献考证与历史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牛李党争的历史背景
2.1 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变动
中央集权削弱:安史之乱导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减弱。
藩镇割据:藩镇势力增强,形成半独立状态。
2.2 科举制度与士人阶层
进士科地位提升:科举成为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门阀士族衰落:士人阶层的崛起改变了传统贵族政治格局。
第三章:牛李党的形成与发展
3.1 牛党的形成
领袖牛僧孺:以文辞见长,主张温和政策。
成员构成: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中下层知识分子。
3.2 李党的形成
领袖李德裕:强调军事和政治才能,主张积极干预藩镇事务。
成员特点:多有家族背景和实际政治经验。
第四章:牛李党争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4.1 初期党争
科举争议:两党围绕科举取士标准展开激烈争论。
人事任免权争夺:两党在朝臣任免上互相倾轧。
4.2 中期党争
藩镇问题政策分歧:牛党倾向于绥靖政策,李党主张武力解决。
4.3 后期党争
政治清洗:双方交替执政,进行政治上的肃清和迫害。
第五章:牛李党争的影响及评价
5.1 对唐朝政治的影响
决策效率低下:党争导致朝政混乱,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士人阶层分裂:科举出身的知识分子分化加剧。
5.2 历史评价
正反两面:既有积极的一面,如推动了士人风气的变化,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第六章:结论
6.1 研究总结
复杂性与多重性:牛李党争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历史现象。
现实启示:对现代政治体制中的党派之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2 研究展望
继续深入:对党争的细节还需进一步挖掘。
比较研究:结合其他国家历史上的类似现象进行深入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