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珍妮特·温特森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8年06月01日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一书摘要: 这本书是一部深情的自传体回忆录,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回首了自己在极度压抑和不寻常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经历。在父亲的轮班工作和母亲的抑郁情绪笼罩下,作者度过了16年的家庭生活,其间她不断寻求逃离与自我安慰的方式。上学、去教堂、逃进山间以及秘密地读书,成为她逃离现实的避风港。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隐蔽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此作为自我保护的机制。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个非正常家庭生活的深刻描绘,更是对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快乐、坚守内心真实的探索与告白。通过勇敢地分享个人经历,作者启发了我们对于快乐与正常的重新定义,以及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与希望。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寻获
1.1 珍妮特的童年
不快乐的开始:珍妮特在一个严格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对她缺乏温情,父亲则较为疏远。
书中的世界:她通过阅读书籍逃离现实,尤其是《简·爱》对她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离家出走与回归
寻找自我:青少年时期的珍妮特选择离家,试图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找到自己。
成年后的理解:成年后,她对家庭的理解更加深刻,尽管仍有不解和痛苦。
第二章:我要快乐
2.1 快乐与正常的探索
自我认同:珍妮特质疑社会对“正常”的定义,并探索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性别身份:她对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主张个人的自由选择。
2.2 爱情与性取向
爱情的挣扎:她的爱情经历复杂,包括与同性和异性的关系。
性取向的确认:最终,珍妮特确认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第三章:母亲的幽灵
3.1 母女关系的裂痕
无法跨越的鸿沟:珍妮特与母亲的关系始终紧张,她努力寻找与母亲和解的方法。
记忆的改写:她发现母亲的故事和她所认知的有很大出入,开始重新审视过去。
3.2 理解与合作
晚年的合作:在母亲晚年,两人尝试合作写书,尽管过程充满挑战。
最终的和解:珍妮特在母亲去世后,通过写作《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与母亲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和解。
第四章:艺术与文学的力量
4.1 创作的意义
逃避与表达:珍妮特认为艺术和文学是逃避现实、表达自我情感的重要途径。
治愈的过程:她通过自己的写作经历,展示了艺术创作如何成为治愈心灵的过程。
4.2 书中的人生
人物的共鸣:她从文学作品人物身上找到了与自己经历相似的情感。
作者的启示:通过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对话,她获得了对生活的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