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马歇尔·卢森堡 / 华夏出版社 / 2009年01月01日
《非暴力沟通》摘要: 本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撰写,深入剖析了语言交流中的“暴力”现象,并提供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书中的“暴力”并非指身体伤害,而是指言语行为对他人造成的精神伤害。卢森堡博士指出,许多人在日常交流中常常无意中使用暴力语言,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矛盾激化。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人们可以更加和谐、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化解冲突,增进理解。本书的核心在于教会读者如何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以实现真正的同理心和理解,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希望提升沟通技巧、改善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本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小节1: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组成部分
观察:清晰表达观察到的具体行为。
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他人。
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这些需求导致了上述的感受。
请求:提出具体的、不带有强制性的请求。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会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会导致暴力沟通。
我们应该专注于行为本身而非贴上标签。
与他人比较会破坏内心的平衡。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需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
使用“不得不”会使我们逃避责任。
意识到我们的选择并勇于承担责任。
区分观察和评论能够减少误解和冲突。
观察应是不带评价的事实陈述。
评论往往包含作者的判断和评价。
避免评论可以促进更清晰的沟通。
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建立信任和理解。
感受和想法的区别。
使用“我”语言来表达感受,如“我觉得…”。
避免使用指责的语言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了解自己的需求是理解感受的关键。
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会导致负面感受。
所有人都有共同的基本需求,如尊重、安全感等。
识别和认可他人的需求是建立共识的基础。
请求应该是具体、明确的,避免模糊不清。
请求不应该是命令或者强迫。
积极倾听他人的请求,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需求和感受。
反馈你所理解的信息以确保准确无误。
小节2: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小节1:道德评判
小节2:比较
小节3:回避责任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小节1:观察的力量
小节2:评论的影响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小节1:感受的重要性
小节2:表达感受的方式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小节1:需求与感受的联系
小节2:需求的普遍性
第六章:请求帮助
小节1:提出明确的请求
小节2:倾听他人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