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熹年 / 北京出版社 / 2016年08月01日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是由著名建筑学家傅熹年撰写的一部深入解析中国古代建筑的力作。本书不仅从建筑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风格及演变过程,更通过丰富的手绘插图,生动再现了古典建筑的精妙之处。傅熹年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将建筑理念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中国古代建筑世界。此外,本书还荣获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的殊荣,堪称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必读之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
1.1 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
穴居与巢居:早期人类主要居住方式,反映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
干栏式建筑:逐渐演变,适应南方多雨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
1.2 奴隶社会时期的建筑
夏商西周建筑:开始出现宫殿、宗庙等大型建筑群落。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建筑风格和技术进一步发展,如高台建筑。
1.3 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
秦汉至南北朝建筑:建筑规模宏大,风格多样,佛教建筑传入。
隋唐五代建筑:宫殿、佛教建筑达到高峰,技术和艺术成熟。
宋辽金元建筑: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园林建筑兴起。
明清建筑:古建筑体系集大成,宫殿、园林、宗教建筑等全面繁荣。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和布局
2.1 城市和规划
里坊制与城市布局: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单位,影响城市结构和居民生活。
都城规划:体现皇权至上思想,布局严谨,对称有序。
2.2 宫殿建筑
功能和布局:皇帝朝政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体现皇权威仪和礼制思想。
重要宫殿:如北京故宫,布局严谨,寓意深远。
2.3 坛庙和陵墓
祭祀建筑和祖先崇拜:天地、祖先祭祀的场所,象征国家社稷和家族延续。
陵墓建筑:死者安息之所,反映死后世界观念和对先人的尊重。
2.4 佛教和道教建筑
寺院和道观布局:宗教活动的场所,受中国传统建筑影响,同时含有外来元素。
石窟寺与摩崖造像:佛教艺术的瑰宝,展现宗教传播和艺术融合的历程。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和装饰
3.1 结构技术
木构架结构:中国特色的结构形式,灵活多变,易于修缮。
砖石结构和拱券技术:逐步发展,在特定领域得到应用。
3.2 屋顶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等:多样的屋顶形式,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是建筑等级的标志。
琉璃瓦和脊饰:提升建筑美感的同时,也富含吉祥寓意。
3.3 室内设计和装饰
空间划分与装饰手法:内部空间的灵活运用和装饰的精美细致。
彩画、雕刻、书法等:传统艺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展现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