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舞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4年10月30日
《农民自杀研究》一书由刘燕舞所著,深入剖析了中国农民自杀现象的差异性分布及其背后的机理。通过对不同社会类型、区域和时间段的详尽研究,本书揭示了农民自杀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同时,作者力图打破经典理论在自杀研究领域中的结构与行动的分裂性困境,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观点。这本书不仅为我们理解农民自杀问题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也为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关注农村问题、农民福祉以及自杀防治的读者来说,此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农村变革背景: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变革,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
自杀现象关注:在此背景下,农村地区的自杀现象逐渐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
农村老年人自杀:尤其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相对较高,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标:分析农村自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老年人的自杀行为。
理论贡献:希望通过对特定区域和群体的深入分析,增进对农村自杀现象的理解。
实践指导: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支持。
第二章: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自杀现象的变化及其社会学解释。
国内研究:更多从心理学、医学角度探讨个体心理因素与自杀行为的关系。
2.2 理论框架构建
社会结构压力:提出社会结构变化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压力,可能导致自杀。
生命历程视角:引入生命历程理论,考察个人经历如何影响自杀风险。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选择
定量研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收集到的自杀数据。
定性研究:通过深度访谈了解自杀未遂者和家属的心理感受。
3.2 数据来源与分析
数据收集:结合官方统计数据、医院记录和实地调查。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和NViv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第四章:案例分析
4.1 案例选取
案例代表性: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农村社区作为研究地点。
案例分析对象:重点关注老年人及中青年自杀未遂者。
4.2 案例分析过程
社会关系网络:讨论家庭结构变迁对个体自杀行为的影响。
社会经济压力:分析经济困难、疾病等压力如何作用于个人心理状态。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研究发现
性别差异:发现男性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女性。
代际冲突:指出代际冲突是自杀行为的一个重要诱因。
5.2 政策与实践建议
加强社会支持:建议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心理健康干预:提出加强农村地区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