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戴维·迈尔斯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4年10月01日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撰写的一部经典教材。该书系统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该书以其丰富的内容、清晰的思路和生动的案例,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成为全球范围内社会心理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籍。此版本采用精装彩印,更加美观大方,是学习和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必备良书。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奥秘,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1.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定义:研究个体如何受他人影响,以及个体如何影响他人。
研究范围:从个体知觉到群体行为,再到文化与社会影响。
1.2 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
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观察法:自然环境中收集数据。
调查法:量化态度和信仰。
第二章:个人知觉与社会认知
2.1 形成印象
第一印象:迅速形成且难以改变。
光环效应:一方面的特质可能影响全局印象。
2.2 归因理论
内归因与外归因:个人性格与情境因素。
基本归因错误:倾向于低估情境影响。
第三章:社会影响
3.1 从众与服从
从众:为适应群体而改变行为。
服从权威:对权威的自动顺从。
3.2 社会标准的内化
规范内化:个体的行为遵守社会规范的程度。
第四章:社会互动与沟通
4.1 非言语沟通
肢体语言:无声的信息传递方式。
面部表情:情感的直接表达。
4.2 群体间沟通与偏见
刻板印象:固定的期望和看法。
偏见:负面的先入为主的想法。
第五章:态度与态度变化
5.1 态度结构
认知成分:信念和知识。
情感成分:喜欢或不喜欢的感受。
行为成分:准备采取的特定行动。
5.2 说服的影响
有效说服的原则:清晰信息、可信来源、情感诉求。
第六章:群体动力与人际吸引
6.1 形成与维持人际吸引的因素
相似性:兴趣相投增加吸引力。
互补性:不同的特质也可能互补成为吸引力。
6.2 群体决策的影响因素
群体极化现象:讨论后意见趋于极端。
群体思维:为了达成一致而压制异议。
第七章:合作与竞争
7.1 合作与竞争的动机
互惠互利:合作中的关键因素。
资源分配:竞争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7.2 社会困境及解决策略
囚徒困境:个体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
第八章:社会认同与归属感
8.1 社会认同理论
群体认同:个体在群体中的自我定位。
最小群体范式:即使是微小的差异也能引发偏爱。
8.2 文化对归属感的影响
跨文化接触:增进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