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年01月01日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由阎步克所著,深入剖析了帝制中国官僚政治的独特性,即由具备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兼任“文人”与“官僚”双重角色,形成了特色的“士大夫政治”。该书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这一群体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他们既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也是国家治理的核心精英。士大夫们在政治舞台上展现出的儒家道德风范与治国理政的智慧,塑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独特风貌。阎步克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士大夫政治的理解,也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该书是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独特性的重要读物。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1.1 主题与背景
主题:探讨中国士大夫政治的演生、发展及其与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的关系。
背景:自秦至清,士大夫作为中国社会的政治菁英,其角色、地位及与政治关系之演变。
1.2 研究方法
历史社会学:结合历史学与社会学的方法论,研究士大夫与政治互动的长时段变迁。
比较分析:对比不同时期士大夫的角色和行为模式,揭示其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封建时代的士大夫
2.1 西周至春秋的贵族政治
世卿世禄制:西周时期,官位世袭,士大夫即贵族,享有采邑及相对自治权。
礼乐文化:士大夫承载并传播宗法封建时期的礼乐文化。
2.2 战国时期的士人阶层
知识分子的崛起:私人讲学的兴起,士人凭借知识和技能获得官职。
选贤举能:各国变法图强,开始通过推荐或考试选拔士人进入政府。
第三章:帝国时代的士大夫政治
3.1 秦汉官僚制的形成
中央集权:秦统一后,废封建置郡县,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儒学化进程:西汉中期以后,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3.2 魏晋南北朝的士族政治
门阀政治:世家大族凭借门第和势力控制朝政,形成“上品无寒门”的局面。
清流浊流之争:士族内部出现分化,以清流自持者崇尚儒学传统,浊流则倾向于务实重能。
3.3 隋唐科举制的确立与发展
选举变革:科举制的确立使得更多平民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政府。
文学与政事:士大夫通过科举所展现的文学才能,成为其进入政治的重要资本。
第四章:宋代以降的士大夫政治与社会变迁
4.1 宋代的士大夫与理学
新经学运动:宋代士大夫如朱熹等人对儒家经典进行重新诠释,强化纲常伦理。
治国理念:提出“内圣外王”的概念,强调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与治世责任。
4.2 明清社会变革中的士大夫
商业化与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士大夫的经济基础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士商互动:“士农工商”的传统四民秩序发生变化,士大夫与商人的互动日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