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张英进 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年08月01日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一书由美籍学者张英进编著,深入探讨了民国时期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的紧密关系。此书揭示了在这个时期,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电影不仅成为广大市民的流行娱乐方式,还反映了当时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态。各色人等如投机者、理想家、实业家、文人墨客、黑帮舞女等在上海这个舞台上交织,共同塑造了独特的城市风貌。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一窥民国时期上海电影的繁荣与多元,以及电影如何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记录和传播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变迁。此书对于研究中国电影史、城市文化史以及民国时期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民国时期上海电影业的发展
1.1 电影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背景: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为开放的城市之一,为电影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早期电影院:如虹口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在上海的普及。
1.2 上海电影业的黄金时期
商业繁荣:电影制作、发行与放映网络的成熟,使上海成为中国乃至远东的电影中心。
影业公司崛起:联华、天一、明星等民营电影公司的兴起,推动了电影类型多样化。
1.3 抗战时期的电影业变迁
影业中心的转移:抗战爆发,上海电影业部分转移到香港。
抗战电影的创作:电影成为宣传抗战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电影与城市文化的互动
2.1 电影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
反映社会现实:电影作品多聚焦都市生活,反映了上海的社会风貌。
时尚与消费:影片中的都市形象推动了时尚与消费文化的形成。
2.2 城市文化影响电影创作
题材多元化:上海作为多元文化的交融地,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
新感觉派电影:受新感觉派文学影响,电影展现了上海的现代都市体验。
2.3 电影与上海观众
观影习惯养成:电影成为市民娱乐的重要方式,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明星效应:电影明星的涌现,成为都市青年的偶像和模仿对象。
第三章:电影审查与文化政策
3.1 早期电影审查制度
政治影响:政府通过审查制度对电影内容进行控制。
道德与风化:审查标准中常涉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风化问题。
3.2 抗战时期的电影政策
抗战建国宣传:电影被用作动员民众、宣传抗战的工具。
电影内容的限制:某些题材的电影受到限制或被禁止。
3.3 战后至解放前的电影环境
自由与限制并存:战后电影环境相对宽松,但仍受到政治力量的约束。
左翼电影的影响:左翼电影的兴起,使得电影成为政治斗争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