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年 / 东方出版中心 / 2008年04月01日
《古代科举》一书由熊庆年所著,深入剖析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方方面面。科举,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自隋唐时期形成,一直持续至清末,对中国古代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详细阐述了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于促进古代中国社会流动、维护政治稳定、推动文化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科举制度的历史渊源与影响,深入感受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魅力。熊庆年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通俗易懂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精彩力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1.1 起源背景
历史背景:科举制度始于隋唐,盛于宋明。
选拔官员的变革:由世袭、荐举向公开竞争、考试选拔转变。
1.2 发展历程
隋文帝与隋炀帝的贡献:开创进士科,初立科举之制。
唐代的完善:进一步发展,确立了常科、制科的分类。
宋代的改革:考试内容多元化,考试制度更加严格。
明清的顶峰与衰落:科举达到顶峰,清末被废止。
第二章:科举考试的内容与方法
2.1 考试科目
文科考试:策问、杂文(诗赋)、经义等。
武举考试:武艺测验、兵法策问等。
2.2 考试方法
帖经:填空式考试,检验对经典的熟知程度。
墨义:简答式考试,考察对经义的掌握。
论:论述题,检验考生的思维能力。
策问:针对时事的问答,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
3.1 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平民入仕的途径:打破了门阀限制,提供了上升流动的机会。
士人阶层的形成: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创造。
3.2 对教育的影响
官学的兴起:地方学校系统建立,与科举制度相辅相成。
家学的重要性:家庭成为教育的核心,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科举制的评价与反思
4.1 正面评价
公平性:相较于其他选官方式,科举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
人才培养:为历代王朝培养了大量的文官和知识分子。
4.2 负面评价
八股取士的弊端:考试内容僵化,限制了人才的多样性。
思想控制的工具:科举强化了官方意识形态,影响了学术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