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肖斯塔科维奇 口述、伏尔科夫 记录并整理 / 花城出版社 / 1998年01月01日
《见证》一书并非作者的自传体回忆录,而是关于他人的回忆。书中强调了真实的重要性,指出在回忆往事时必须说真话,否则就保持沉默。这本书通过他人的视角,以独特的笔触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它挑战了传统回忆录的主观性,展现了更为客观、全面的历史画卷。同时,《见证》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记忆、历史和真实的思考,提醒我们在回顾过去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性,不被虚假和谎言所蒙蔽。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真实、记忆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见证了他人的故事,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记忆和认知。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早年生活与音乐教育
1.1 肖斯塔科维奇的童年
家庭背景:出生在彼得堡一个犹太家庭,父亲为化学工程师,母亲热爱音乐。
音乐启蒙:受母亲影响,自幼学习钢琴,展现了对音乐的兴趣和天赋。
1.2 音乐学院时期
教育与成长: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随尼古拉耶夫学习钢琴,施滕贝格学习作曲。
早期作品:创作了一些交响曲和室内乐作品,初露锋芒。
第二章:战争与创作的转折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的音乐
战争中的音乐服务:加入苏维埃军队,为战争纪录片作曲,用音乐支持战争努力。
交响曲第7号“列宁格勒”:该作品成为苏联抵抗的象征,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对祖国的深沉情感。
2.2 政治风波与个人抉择
政治审查:作品受到政治审查,肖斯塔科维奇多次面临个人和职业上的危机。
创作转向:在压力下,作品风格出现转变,开始探索更多的个人表达和政治隐喻。
第三章:《见证》的创作背景
3.1 与伏尔科夫的对话
口述历史:肖斯塔科维奇晚年与伏尔科夫进行了一系列对话,回顾了自己的音乐生涯。
书籍构想:伏尔科夫记录并整理了这些对话,形成了《见证》这本书。
3.2 肖斯塔科维奇的自我评价
音乐的使命:肖斯塔科维奇认为自己的音乐是对抗压迫和不公的武器。
艺术家的困境:他谈到了作为艺术家在政治压力下的挣扎与无力感。
第四章:后期作品与遗产
4.1 后期作品的风格变化
音乐语言的创新:晚年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大胆的创新,如使用不寻常的乐器组合。
主题深度:作品常常探讨人类的道德困境和存在主义问题。
4.2 肖斯塔科维奇的影响
音乐史上的地位: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作曲家的遗产:他的作品影响了后来的作曲家,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