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凤伟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01年01月01日
《中国一九五七》是尤凤伟的一部力作,通过对1957年“反右”事件的深入剖析和生动叙述,揭示了当时一代知识分子所经历的磨难和心灵上的摧残。书中以北京某大学为背景,全面展现了整风运动中的种种荒谬和残酷,以及知识分子在这场运动中的无奈和挣扎。作者以罕见的真诚和气概,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诘问,令人深感震撼。通过这部作品,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知识分子的处境,更能够深刻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沉重。整部作品语言简练,情节紧凑,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和反思,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反右运动的前奏
1.1 政治背景与形势
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与学术思想政策。
矛盾论:毛泽东强调的党内斗争理论。
1.2 反右派斗争的酝酿
“引蛇出洞”:毛泽东的策略,鼓励“毒草”生长以便一网打尽。
东德事件:影响中共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第二章:风暴来临
2.1 “大鸣大放”的开始
知识分子会议:陆定一鼓励知识分子提意见。
《人民日报》社论:“大胆地放,坚决地放”。
2.2 从争鸣到批判
章伯钧罗隆基提案:要求更多的民主自由,被视为反党反社会主义。
批判文章大量发表:《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媒体参与大批判。
第三章:定性、划界与反击
3.1 罗隆基等人被打成右派
“六教授”事件:北大教授被集体划为右派。
“反右英雄”王蒙:其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成为反右运动的导火索。
3.2 右派分子的自我批判
政治高压下的认罪:许多右派分子被迫或自愿地进行自我批评。
第四章:大潮退去后的反思
4.1 政治影响与文化后果
政治清洗:党内知识分子大量被清除。
文化凋零:大批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受到批判和封禁。
4.2 反右运动的历史评价
“严重扩大化”:邓小平对反右运动的评价。
历史教训:反思政治运动对个人和国家的伤害。
第五章:未竟的回声
5.1 右派平反与历史的重估
改革开放:右派问题开始得到重新审视。
历史档案公开:为历史研究和评价提供了新资料。
5.2 对话与和解的尝试
文学再现:如尤凤伟的这部作品,探讨了反右运动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公众记忆:社会对反右运动的历史记忆和讨论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