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卓芬 / 海天出版社 / 2002年06月01日
《回忆许涤新》一书由方卓芬撰写,深情回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许涤新(1906-1988)的生平事迹。许涤新,广东揭西人,曾在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劳动大学求学,后成为杰出的经济学家和统战领袖。书中详细描绘了许涤新在学术研究、革命斗争和统战工作中的卓越贡献,展现了他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通过阅读此书,读者不仅能深入了解许涤新的一生,更能感受到他那代人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从而激发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早年经历
1.1 许涤新的早年生活
出生背景:许涤新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县的一个小商人家庭。
教育经历:接受过传统的私塾教育和新式的学校教育。
1.2 许涤新的早期革命活动
思想觉醒: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参与学运: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加入共产主义小组。
第二章:革命岁月
2.1 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时间:1925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党内工作:负责宣传工作,参与组织罢工和抗议活动。
2.2 在国统区的斗争
隐蔽战线: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
理论贡献:在抗日战争期间撰写了大量关于经济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
第三章:经济建设
3.1 东北根据地的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实施土地改革政策,推动农业生产。
工业发展:建立和发展工业基地,为解放战争提供物资支持。
3.2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规划
财经政策:参与制定和执行新中国初期的财政政策。
社会主义改造:主导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学术贡献
4.1 经济理论研究
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有深入研究。
社会主义经济:探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4.2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历史动力:论述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形态: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特殊性和社会形态的转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第五章:晚年生活
5.1 晚年学术活动
社会科学院:领导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学术著作:晚年间撰写了多部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著作。
5.2 人格魅力与影响
为人师表:对后辈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传承:坚持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