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渡边英幸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24年02月01日
《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一书由日本学者渡边英幸所著,深入探讨了中华概念在先秦时期的起源以及其在后世的演变过程。通过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细致研究,作者揭示了中华这一概念在语言和含义上的不断层累与丰富。本书不仅分析了中华概念构建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还探讨了这一概念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影响。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华观念的演变历程,以及这一观念如何塑造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的学者来说,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古代中华思想的源起
1.1 原始社会的信仰与祭祀
祖先崇拜:早期社会中,祖先被视为家族和族群的庇护者。
自然崇拜: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自然现象的崇敬。
巫术与祭祀:通过巫术仪式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丰收。
1.2 儒家思想的初步形成
孔子:强调仁、义、礼、智、信,倡导君子之道和社会和谐。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培养全面发展的士人。
1.3 道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老庄哲学:倡导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
阴阳五行学说:解释自然界与社会现象的变化规律。
第二章:中华帝国的政治理念
2.1 封建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西周封建:分封土地和政治权力给诸侯,以宗法制维系。
秦朝集权:废除封建制,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2.2 汉朝的儒家化进程
儒学独尊: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察举制度:基于儒学的选拔官员制度。
2.3 帝国的治理思想
天子观念:皇帝作为天之子,代表天的意志治理国家。
德主刑辅:以道德教化为主,刑罚为辅助的治理策略。
第三章:文化认同与中华观念的成型
3.1 华夷之辨与民族意识
华夷之辨:区分汉族与其他民族的界限,强化民族认同。
文化至上主义:认为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民族的优劣。
3.2 文字与经典的教育
汉字的统一:秦始皇时期的文字统一对文化认同有重要影响。
经学教育:经典的传授和学习成为知识分子的基本素养。
3.3 文学与艺术中的中华形象
诗歌与史学:通过对古代历史的记录和诗歌创作来表达中华观念。
书画艺术:书法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体现的中华美学。
第四章:古代中华思想的对外交流
4.1 佛教的传入及影响
佛教的接受:佛教在汉明帝时传入中国,成为重要的宗教信仰。
禅宗的兴起: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融合的代表。
4.2 对东亚的文化辐射
汉字文化圈:汉字和儒家思想影响了朝鲜、日本等国家。
册封体系:中华帝国与周边国家的朝贡关系。
4.3 与西方的交流与冲突
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文化与宗教冲突:基督教入华引起的教案和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