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玮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4年01月01日
《我们共同的存在主义哲学课》由刘玮撰写,深入探讨了关于生活、自我与自由的哲学思考。书中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80年代的存在主义背景出发,引导读者反思生活的意义与真实自我之所在。通过存在主义的视角,本书帮助我们审视现代社会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如追求生活目标、平衡生活各个侧面以及寻求个人行动的自由等。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哲学上的洞见,更是一本启发思考、指引生活的实用指南。阅读本书,读者将学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寻生活的真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存在主义导论
小节1:存在主义的起源与背景
关键点1:存在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是对传统哲学体系的反应。
关键点2: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存在、自由选择和个人责任。
小节2:存在主义的主要人物
关键点1:基尔凯郭尔(Søren Kierkegaard)是存在主义的先驱,提出信仰与存在的悖论。
关键点2: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提出"超人"理念,质疑传统道德和价值观。
关键点3: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和萨特(Jean-Paul Sartre)是现代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
第二章: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小节1:此在(Dasein)的概念
关键点1:此在即人的存在方式,强调对自身存在的理解和关切。
关键点2:此在在日常性中的沉沦和对自身存在的遗忘。
小节2:存在的意义与时间性
关键点1:存在通过时间来显现其意义。
关键点2:对此在的存在论结构的分析表明,死亡是理解存在的重要维度。
第三章: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小节1:萨特的生平与思想背景
关键点1:萨特早期的现象学研究。
关键点2:二战期间的法国抵抗运动对他的影响。
小节2:存在与虚无
关键点1:萨特的哲学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是“存在先于本质”。
关键点2:人是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定义自身的,这种选择带来的是自由,也是责任。
小节3:辩证法的否定性与超越性
关键点1:萨特认为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历史运动的法则,而且是存在本身的内在动力。
关键点2:对现实的否定性态度是人类解放的关键。
第四章:存在主义与现代文化
小节1:文学中的存在主义
关键点1:卡夫卡、加缪等作家的作品中体现了个人在荒诞世界中的处境。
关键点2: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面临着无法逃避的命运和孤独的选择。
小节2:电影和戏剧中的存在主义主题
关键点1:电影如《出租车司机》和《教父》展现了主人公的存在状态和自我抉择。
关键点2:戏剧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表现了人类的孤独和无助。
第五章:当代存在主义与哲学思考
小节1:后现代的批判与挑战
关键点1:后现代思想对存在主义个体论的批评。
关键点2:多元化和相对主义对存在主义绝对自由的挑战。
小节2:新的可能性和未来的方向
关键点1:生命伦理学和认知科学为存在主义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点2: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语境下,探讨个体的位置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