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武 口述、文靖 执笔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6年03月01日
《上学记》(增订版)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口述自传,由文靖执笔整理。何兆武先生生于1921年,经历了北平的小学和中学时光,后在西南联大度过七年的大学及研究生生涯,期间曾就读于四个不同的系。他的学术生涯在清华大学开始,并在此后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生动地再现了何兆武先生求学时代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一代学人在战乱与动荡中坚持学术追求、磨砺意志的历程。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老一辈学者的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风貌。《上学记》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更是一部珍贵的学术史和社会史,值得广大读者细细品读。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回忆童年
1.1 家庭背景
父亲何炳松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研究有深厚造诣。
母亲罗婉华出生于文人世家,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
1.2 童年生活
出生在北京,生活条件相对优渥,但社会动荡使家境逐渐衰落。
小学时期,在家庭教师指导下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知识。
初中入读北京市立第四中学,接受新式教育,兴趣广泛。
第二章:求学之路
2.1 选择西南联大
高中毕业后,面临多种选择,最终决定前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选择原因包括学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
2.2 西南联大的见闻
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而成,虽物质条件艰苦,但精神生活丰富。
师从多位大师,如钱穆、陈寅恪、朱自清等,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外生活丰富,参加学生社团,接触各种思想流派。
第三章:抗战时期的大学生活
3.1 战时生活变迁
抗战爆发,学校迁移至昆明,生活条件更加艰苦。
学子们组织起来,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3.2 学术与思想的碰撞
在动荡中坚持学术追求,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交流思想。
对中国未来的思考,以及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定位有了深刻的变化。
第四章:走出象牙塔
4.1 就业与人生抉择
大学毕业后,在多个工作机会中选择了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任教。
战后,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拓宽了国际视野。
4.2 人生感悟与教育理念
回顾自己的经历,强调自由思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对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启人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