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鋒 / 書林出版社 / 2022年03月23日
《華語文藝電影源流考》由蒲鋒所著,深入探討了華語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劇情設定與情感主題。其中,作者特别關注了身份地位差異對戀愛關係的影響,以及女性為愛犧牲的悲劇色彩。書中提到,這類劇情往往展現了女方因身份地位與男方懸殊,為不耽誤男方前途而選擇分手的複雜情感。這種設定不僅凸顯了愛情的偉大與犧牲,也反映了社會現實與倫理道德的衝突。蒲鋒在書中對這一主題進行了全面而細緻的分析,為讀者提供了華語文藝電影的深刻洞察。此書不僅是對華語電影情感的剖析,更是對華語文化與社會現象的反思。 請注意,由於原文中存在一些非標準漢字的用法,上述摘要在轉換為標準漢字後可能略有改動,以確保語義的通順和準確性。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背景:华语文艺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研究目的:探讨华语文艺电影的起源、发展及其与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关系。
1.2 研究方法与范围
方法:通过对经典影片的深入分析,结合历史文献和访谈资料。
范围:主要集中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文艺电影。
第二章:华语文艺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2.1 早期中国电影与文艺片的萌芽(1905-1930)
早期影戏:《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文艺片概念:随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开始探索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结合。
2.2 发展期(1930-1949)
左翼电影: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如《马路天使》。
抗战电影:宣扬抗日精神,激励民众,代表作有《八百壮士》。
2.3 分流期(1949-1979)
中国大陆:在社会主义框架下,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电影。
港台地区:电影产业复苏,文艺片与商业片并存,如香港的李翰祥和台湾的琼瑶电影。
第三章:经典影片与导演分析
3.1 电影《神女》
影片特点:导演吴永刚以极其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一位母亲在艰难时世中的伟大与无奈。
社会影响:《神女》被认为是有声片初期的巅峰之作,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3.2 导演费穆的艺术追求
创作理念:强调电影的“空气”——情感氛围的营造,超越简单的戏剧冲突。
代表作品:《小城之春》,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探讨个人的情感与社会伦理的关系。
第四章:当代华语文艺电影的现状与展望
4.1 当代华语文艺片的特点
多样性:题材和风格多样化,满足不同观众需求。
创新性:不断探索新的叙事手法和影像语言,增强观影体验。
4.2 未来趋势
跨界合作:与国际影坛的合作日益增多,扩展文化影响力。
数字化:科技进步带来制作和发行方式的革新,为文艺片带来更多表达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