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年04月01日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是刘瑜的一部政治学著作。书中,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诸多重大政治议题,如和平年代的挑战、历史终结论的局限、国家能力的源泉,以及文明冲突观念的现实意义等。刘瑜以比较政治学的视角,跨越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分析政治现象的共性与差异,揭示政治发展的多样性与可能性。本书不仅深化了读者对政治世界的理解,也启发了对于未来政治走向的思考。刘瑜的洞察力和独特见解,使得这本书成为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普及意义的政治学佳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拓宽政治视野,增强对复杂政治现象的认识和解析能力。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政治秩序的起源
1.1 政治秩序的起源与发展
关键点一:政治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从部落社会到现代国家。
关键点二:政治秩序包括国家建构、法治和负责制政府三个因素。
1.2 比较政治学的视角
关键点三:比较政治学通过跨文化比较来揭示政治现象的多样性和共通性。
关键点四: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框架来理解各种政治可能性。
第二章:国家建构
2.1 国家能力的概念与发展
关键点五:国家能力指的是国家实现其目标的能力。
关键点六:国家建构是提升国家能力的过程。
2.2 国家建构的历史路径
关键点七:国家建构在不同地区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
关键点八:欧洲国家的国家建构多基于封建制度向近代国家的转变。
第三章:法治与负责制政府
3.1 法治的含义与挑战
关键点九:法治意味着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
关键点十:法治的建立和维护充满挑战。
3.2 负责制政府的类型与实践
关键点十一:负责制政府要求政府对民众负责。
关键点十二:不同国家的负责制形式多样,如选举制、议会制等。
第四章:民主转型的政治逻辑
4.1 民主的定义与关键要素
关键点十三:民主的核心在于人民授权和多数人的统治。
关键点十四:民主转型往往伴随着政治和社会的剧烈变动。
4.2 民主巩固的条件与困境
关键点十五:经济稳定、社会结构开放等因素有助于民主的巩固。
关键点十六:民主化过程中的“第三波”现象及其之后的挑战。
第五章:现代政治的困境
5.1 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
关键点十七:全球化的加深改变了国家间的力量对比。
关键点十八:全球化带来的经济不平等和政治极化问题。
5.2 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
关键点十九: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在现代社会的兴起。
关键点二十:民族认同与社会整合的问题。
第六章:未来的政治可能性
6.1 技术的政治意涵
关键点二十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政治参与和治理模式的影响。
关键点二十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6.2 政治创新的必要性
关键点二十三: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政治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点二十四:如何在维护传统价值与适应现代变革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