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库萨的尼古拉 / 商务印书馆 / 1988年02月01日
《论有学识的无知》是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先驱库萨的尼古拉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本书中,尼古拉深刻探讨了知识的本质和局限性,提出了“有学识的无知”这一独特概念。他认为,即使人们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也仍然存在着无法逾越的无知领域。而这种无知并非负面的概念,反而能够推动人们不断探索、思考和学习。 尼古拉的思想对于中世纪哲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观点不仅挑战了当时的知识观念,也为后来的哲学家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论有学识的无知》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尼古拉深刻的哲学思考,也为我们今天认识知识、探索未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1.1 对知识的探索
背景介绍:库萨的尼古拉在15世纪的欧洲,对知识和信仰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
主要论点:人类知识是有限的,对于神的奥秘我们应保持谦逊和敬畏。
1.2 有学识的无知的概念
核心观点:真正的知识在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种认识是有学识的表现。
第二章:知识的局限性
2.1 感官与理性的局限
感官局限:人的感官只能感知到世界的表象,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
理性局限:理性虽能超越感官,但其推理能力受限于人类的认知结构。
2.2 知识获取的过程
怀疑一切:对一切知识持怀疑态度,以求得真理。
批判性思维:不断质疑和反思,以求真知。
第三章:神的不可知性
3.1 神的超验性
神的超越性:神超越了人类的认知范畴,无法通过理性理解。
神秘主义倾向:对神的认识更多依靠直觉和信仰,而非理性推演。
3.2 信仰与知识的结合
信仰的重要性:信仰为人们提供了通往神的途径。
知识与信仰的和谐:在承认知识有限的同时,不放弃追求信仰的真实性。
第四章:有学识的行为表现
4.1 智慧的生活
谦逊: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生活的起点。
实践智慧: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有学识的特质。
4.2 社会责任与学术探讨
推动学术:鼓励开放、自由的学术讨论,以促进知识的进步。
社会服务: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体现个人的价值。
第五章:结论
5.1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警惕知识的傲慢: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也应保持谦逊,认识到知识的边界。
追求智慧:不断学习,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成为有学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