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彼得·伯格、[美] 托马斯·卢克曼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9年03月01日
《现实的社会建构》是知识社会学的重要著作,由彼得·伯格和托马斯·卢克曼共同撰写。本书深入探讨了现实社会是如何被人们共同建构的,强调了知识、信仰、价值观等在社会建构中的核心作用。作者认为,现实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和交流,不断创造、维系和改变的。书中不仅拓展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范畴,还对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理解社会现实的建构过程,以及个体与社会在其中的互动关系,对于认识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是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领域研究者和学生的必读经典。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关键点: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现实是由社会过程构建的。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探讨知识是如何在社会中被创造和维持的。
视角的转变:从传统认识论的客观真理观转向社会建构的视角。
第二章:日常知识的根基
关键点:
日常生活的基础:分析日常生活的常识性知识是如何构成的。
自然的内化: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和规训,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自我与他人:讨论了个体如何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来构建自我认知。
第三章:语言与知识的社会起源
关键点:
语言的角色: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也是社会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
言语的建构作用:言语活动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创造、维持和改变知识。
对话与共识:通过对话和协商达成共识的过程是社会建构知识的重要方式。
第四章:知识与权力
关键点:
权力的影响:揭示权威和社会结构如何影响知识的产生和传播。
知识的政治学:知识的真理性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
专业知识与权威:专业知识的形成如何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权威。
第五章:社会科学中的建构主义视角
关键点:
建构主义方法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采用建构主义的视角和方法。
社会现象的解释:解释社会现象时考虑历史、文化和社会过程的交互作用。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推动科学与人文的交叉融合,以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世界。
第六章:结论
关键点:
对现实的反思:鼓励读者反思现实世界的建构性和可塑性。
知识的社会责任:强调学者和研究者在社会知识建构中的责任和担当。
未来的展望:对知识社会学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