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99年09月01日
《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一书由戴锦华所著,深度剖析了90年代中国文化的内在逻辑和复杂现象。书中指出,在这个时期,大众文化崛起为中国文化的主角,但在其璀璨表象之下,隐藏着更为深刻的隐形书写。戴锦华通过精湛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揭示了这些隐形字样的真正面貌,并在全新的坐标系中勾勒出一幅全面而精准的文化地形图。这部作品不仅是对90年代中国文化的深入解读,更是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思考和前瞻。读者将从中获得深刻的文化洞见,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演变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隐形书写的提出
1.1 对90年代中国文化状况的诊断
**背景**: 90年代的特定文化现象与此前十年的社会文化变革紧密相关。
**转型**: 当代中国文化由政治主导向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转变。
**特征**: 出现了大量的隐形书写——即表面不明显,实则深刻影响文化发展的作品和实践。
1.2 隐形书写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指那些不直接显露,但对时代精神产生影响的创造性文化工作。
**特点**: 往往带有批判性和反思性,多采用隐喻、寓言等间接表达方式。
第二章:隐形书写的文化实践
2.1 隐形书写在文学中的体现
**先锋文学**: 如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通过个体命运反映社会变迁。
**女性写作**: 如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用内省式的叙述探讨女性经验。
2.2 隐形书写在电影中的形式
**独立电影**: 如贾樟柯的作品,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展现社会现实的另一面。
**艺术电影**: 如娄烨的电影,探索都市人的内心世界与社会关系的复杂交织。
第三章:隐形书写与社会批判
3.1 对消费文化的批判
**商品化**: 揭示文化产品被当作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弊端。
**符号价值**: 批判过度强调符号交换导致的真实价值的失落。
3.2 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性别平等**: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讨性别不平等的社会问题。
**权力结构**: 分析权力如何通过话语体系建构,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第四章:隐形书写与全球化
4.1 隐性抵抗的全球化视角
**文化自觉**: 在全球化背景下,隐形书写被视为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
**对抗同质化**: 通过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来对抗全球文化同质化的趋势。
4.2 本土文化与全球对话
**本土表达**: 强调在全球化的同时,保持和发展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国际接轨**: 中国的隐形书写在国际上引起关注,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