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让–保罗·萨特 (Jean-Paul Sartre)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7年09月01日
《什么是主体性?》一书由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所著,是探究其思想及存在主义的入门之作。书中深入剖析了主体性概念,阐明了为何它在我们认识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萨特通过再现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交锋现场,展示了两种哲学思想在主体性问题上的不同见解和激烈辩论。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萨特哲学和存在主义的窗口,更引发了对于主体性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的深刻反思。阅读此书,有助于读者拓宽哲学视野,深入思考人的存在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主体性的概念
1.1 哲学背景
萨特批判了传统哲学中抽象的主体概念。
他指出,主体性应当是一种具体的、实践的个体存在方式。
1.2 主体性的定义
主体性:指个体在面对世界时所具有的独特性和主动性。
强调个体的经验、感知和行为在构成其主体性中的作用。
萨特认为自由是主体性的基本特征。
自由意味着个体能够自主地做出选择并承担后果。
自由与责任是不可分割的。
个体必须对自己所有的行为负责。
萨特讨论了自我如何认识和理解他者。
他者既是自我认识的镜子,也是限制自我自由的力量。
第二章:自由与主体性
2.1 自由的本质
2.2 自由的责任
第三章:自我与他者
3.1 他者的存在
3.2 他者的凝视
他者的凝视:描述了自我如何受到他者的评价和期望的影响。
体现了主体性在社会和他者关系中的复杂性。
萨特分析了道德行为与主体性的关系。
认为道德行为应当基于个体自由的选择和真诚的意愿。
萨特倡导个体应当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通过政治实践,个体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主体性。
讨论了个体是否可能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萨特认为通过艺术和哲学可以部分实现这种超越。
死亡作为个人生命的一部分,应被勇敢面对。
死亡的确定性强化了个体在生命中实现自由和创造力的必要性。
第四章:主体性的实践
4.1 道德行为
4.2 政治参与
第五章:超越与死亡
5.1 超越的可能
5.2 面对死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