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谢利·卡根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6年06月01日
"死亡哲学"是耶鲁大学知名公开课程的衍生书籍,由美国哲学家谢利·卡根撰写。该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死亡的哲学意义。卡根教授在书中挑战了许多人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熟虑的观念,通过系统性的反思,揭示出死亡对于人类存在的重要性及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死亡的本质和价值,还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境。这本书既适合哲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一般读者拓展思维、提高人文素养。总之,“死亡哲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佳作,读后定会让人受益匪浅。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死亡导论
1.1 死亡的普遍性
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事实:无论文化、种族或信仰,死亡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
生命的有限性:生命有开始和结束,死亡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
1.2 死亡态度的多样性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和宗教对死亡的看法大相径庭。
个人信仰:个人对死亡的态度受到其信仰和世界观的影响。
1.3 死亡哲学的必要性
解答生死之谜:死亡哲学探讨生与死的意义,帮助人理解生命的价值。
应对死亡恐惧:提供心理慰藉和方法来处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
第二章:传统死亡理论
2.1 躯壳论
灵魂与肉体的分离:认为人的本质是灵魂,死亡只是肉体的消逝。
灵魂的不朽:多数宗教相信灵魂是不朽的,人的意识在死后依然存在。
2.2 世俗不朽论
名留青史:通过成就和遗产在人间留下印记,实现精神上的不朽。
文化的延续:个人的价值和理念可以通过文化传承下去。
2.3 自我超越论
对死亡的接受:将死亡视为通向更高境界的途径。
精神层面的超越:死亡是灵魂或精神超越物质世界的必经之路。
第三章:现代死亡理论
3.1 存在主义死亡观
个人意义的探寻:强调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存在寻找独特的意义。
生命计划与承诺:通过实现生活中的计划和承诺来对抗死亡的不可避免性。
3.2 认知科学视角下的死亡
意识的本质:探讨意识是否可以脱离肉体存在。
记忆与身份:思考一个人身份的关键在于记忆和自我认知。
3.3 死亡的生物学解释
生命过程:从生物学角度看待死亡作为生命过程的一个自然阶段。
死亡与进化:讨论死亡对于物种进化的作用。
第四章:当代对死亡的态度
4.1 死亡的医学化
延长生命的技术:医疗科技进步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延长寿命。
善终服务的兴起:社会对末期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
4.2 死亡的世俗化
去宗教化的死亡观:现代社会越来越少的宗教信仰影响了人们对死亡的理解。
个人化的死亡准备:个人开始提前规划自己的葬礼和死亡事宜。
4.3 正面的死亡接受
死亡教育:通过教育和公开讨论来帮助人们更积极地面对死亡。
死亡的正向价值:认识到死亡可以促使人们珍惜生命和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