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銘 / 華滋出版 / 2015年04月01日
《音樂的文化、政治與表演》是由黃俊銘所著,該書榮獲第35屆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藝術生活類入围。本書別出心裁地將交響樂團視為社會行動者,借助Bourdieu的場域理論,重構為以交響樂團為中心的分析架構。通过这种方式,黄俊銘深入地剖析了音樂的文化內涵、政治意涵以及表演藝術的多重層面。這種跨學科的視角為讀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解音樂的方式,展示了音樂與社會、文化的密切聯繫。該書內容豐富、論述精闢,不僅適合音樂愛好者閱讀,也適合從事音樂研究、社會文化研究的學者參考。整體而言,這是一本極具價值的音樂文化研究著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音樂作為文化
1.1 音樂的定義與特性
**定義**: 書中將音樂定義為一種表現情感與思想的藝術形式。
**特性**: 提到了音樂具有流動性、無國界性以及能夠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特質。
1.2 音楽與文化的關係
**文化載體**: 音樂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並塑造了一個社群的價值觀與身份。
**文化差異**: 不同文化的音樂有其獨特的風格和表現形式,展現多元性。
1.3 音樂的功能
**社會凝聚**: 音樂有將人們團結在一起的社會功能。
**情感抒發**: 提供了情感表達與溝通的渠道。
第二章:音樂與政治的互動
2.1 政治影響音樂
**審查制度**: 政府可通過審查制度限制或引導音樂的創作與傳播。
**宣傳工具**: 音樂常被用作政治宣傳的工具。
2.2 音樂對政治的影響
**批判與抗議**: 音樂家可能利用作品對政治現狀進行批評或提出抗議。
**政策影響**: 音樂活動及社群的需求也可能影響政府的文化政策。
2.3 音樂與社会運動
**社会變革**: 音樂常與社會運動相結合,推動公共意識和社會變革。
第三章:音樂表演的藝術與社會意義
3.1 音樂表演的藝術性
**技藝展示**: 表演者透過技巧展示其藝術修養。
**現場體驗**: 音樂现场表演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聽體驗。
3.2 音樂表演的社會角色
**文化交流**: 音樂表演促進跨文化理解與交流。
**經濟貢獻**: 音樂產業對經濟有直接的貢獻。
3.3 表演與認知
**認知心理**: 研究表明音樂表演能影響聽眾的心理狀態和認知過程。